党的十八大作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中央要求,以此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贯彻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总要求,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推进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使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在强化服务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好巩固基层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责任,为上海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14]6号)精神,切实加强本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健全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
要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制度,推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健全和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基层党组织要通过组团服务、民情日记、网络信箱等途径,建立关注民情、了解民愿的工作机制;在居民楼组及党务公开栏等醒目位置公开基层党组织联系方式。各级党政机关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市、区县党政班子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建立基层联系点。完善党代表联系居村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
完善诉求回应和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把回应群众诉求和解决基层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探索创新条块结合、上下联动、资源下沉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着力完善党代表意见建议、提议提案办理和回复机制。重大公共政策决策前、决策中,基层党组织要广泛收集民意、汇集民智。
建立群众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将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标准。基层党组织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事关民生的具体事项和绩效考核评估等要增加群众评价的权重。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列入各级党组织党员大会、党员代表会议、党代会年会、党建联席会议报告内容。坚持基层评议机关等各类群众参与考核评价的制度。
二、发挥党员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党员队伍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对党员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激发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规范“三会一课”制度,确保组织生活有主题、有讨论、有共识。严格执行党员管理有关规定,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岗位行动。教育和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岗位建功活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要继续深化“三亮三比三评”、“承诺践诺评诺”等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要求明确、便于操作、可以衡量的党员岗位行动标准。
推进党员“人人做公益”志愿行动。落实深化党的组织关系不在居村的在职党员、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到居住地报到并发挥作用的制度。基层党组织、街道乡镇党员服务中心要加强与社区及各类社会公益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的合作,提供群众需求等社会信息,为党员参与公益服务活动创造条件,并搞好组织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党员“人人做公益”志愿行动常态化、长效化。鼓励党员登陆上海志愿者网注册登记,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服务基地等开展的公益服务活动,发挥骨干作用。
三、完善以区域化党建为支撑的资源整合体系
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要积极融入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有效整合各类党建资源,提高服务群众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的社区(街道)行政组织党组、综合党委、居民区党委(“1+3”)党建组织体制,积极探索乡镇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组织体制。加强党建联席会议、区域化党建促进会等平台建设,深化区域单位党建联建,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推动区县和居村层面工作。在区县层面,加快建立完善区域化党建协调机制;探索在区域化党建格局内分类整合,按照专业化的组织活动方式,提升区域化党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居村层面,进一步完善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继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双结对”和城乡结对帮扶,深化社区党组织与物业、公园、工地等党组织的党建联建,探索居村党的委员会兼职委员制。
建立经常性工作机制。坚持驻区单位党组织到街道乡镇党组织联系报到制度,完善双向沟通、双向服务、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区域党建互联互补互动。强化党员服务中心整合区域资源服务群众的功能。各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情况,要纳入党组织和领导班子考核并作为文明单位创建、评选表彰先进等重要内容。党员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表现,要纳入支部考核评议内容。
四、推进以基层群众自治为特色的群众自我服务方法
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社会公益事业中,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动基层民主协商,促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加强基层党组织对自治组织的领导。通过价值引领、组织动员、支持服务、统筹协调、凝聚骨干等方法和途径,切实发挥党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确保其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有序开展活动。
搭建群众广泛参与的自治平台。街道乡镇要以居村委会等法定组织为主体,搭建创新协商议事平台,完善居村委会决策机制,推进以信息公开、扩大参与、民主协商、加强监督为内容的基层协商民主,并向社会组织、里弄楼组延伸。企事业单位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
推进以骨干为引领的群众自治机制。引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进一步完善自治机制,大力培育基层工作骨干,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及社会组织负责人、各类代表人士的服务凝聚引领群众作用。创新服务载体,更好地组织群众搞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切实满足群众多样性需求。
五、探索党在社会领域联系服务凝聚群众的新方式
基层党组织要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利益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社会分层化背景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联系服务凝聚群众的渠道和方法。
发挥社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独特优势。探索灵活多样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在社会组织管理层中积极推行“党的工作小组”等活动型党组织。强化系统、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在社会组织党建中的管理服务责任。依托社会组织加强对青年白领、演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特定人群的联系服务。深入开展以服务为主题的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活动,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在表达利益、反映诉求、协调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党的群众工作。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微博微信、QQ群等,开展“键对键”联系。总结“线上表达”、“线下服务”的社区论坛党建等新实践,打造网上党建联建、志愿服务的新平台。关注网络社团建设,鼓励党员作为网络版主,传播党的先进思想、先进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明确各领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
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要注重强基础、补短板,突出重点、发挥特色。社区党组织要围绕社区共同体建设,健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加强对社区群众服务团队的培育和引领,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体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国有企业党组织要突出服务企业科学发展,服务凝聚职工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推动企业创新转型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农村党组织要围绕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等目标,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和增收致富中的实际问题。“两新”组织党组织要努力拓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内涵,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更加贴近“两新”组织各主体对象实际,通过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职工普遍受益,增强对党的感情、对党员的认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搞好服务,着力抓好机关作风转变这个关键,健全完善机关联系服务基层群众工作体系。高校党组织要围绕高校内涵建设和学科建设,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搞好服务,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搭建师生成长发展平台。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围绕深化分类改革、促进事业发展搞好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党员和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公益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七、加强对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组织领导和保障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责任,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牵头协调,行业系统具体指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整体合力,并同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针对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特点,加强分类指导,定期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向深入。
加强考核评议。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纳入基层党建责任制检查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区县、各行业系统要明确创建目标和创建内容,落实创建措施,及时总结交流经验,适时进行表彰。
建设骨干队伍。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关键来抓,创新选拔机制,把服务意识强、服务本领强、服务作风好的党员选拔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拓展各领域基层党支部书记职业发展空间,把党支部书记工作经历作为培养选拔领导和管理人员的重要条件。高度重视加强居村书记队伍建设,落实和完善有关待遇保障政策,健全培养途径,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落实资源保障。进一步落实市委有关文件精神,通过纳入财政经常性项目等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地方党委所属各工作党委、政府部门党组(党委)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和党组织、党员管理幅度,将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市、区县管理的党费要进一步向基层党组织倾斜,对基层党组织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中有开创性和全局意义的党建项目要给予扶持。上级党组织、区县和街道乡镇党员服务中心要为基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创造各方面的便利条件。引导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条块资源开展各类服务工作。
务求取得实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总结经验,拓宽思路,创新方法,勇于破解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中的难题。立足实际,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与完成本地区、本单位中心任务结合起来,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