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学生党员常态化教育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党员教育培养质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近日,商学院组织员工作室开展专题研讨会,就大学生党员常态化教育培养工作进行专题交流研讨。华东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崔姗姗、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高舒、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党委组织员张小小、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党委组织员寿晨燕、我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杨成龙、党委组织员沈明元、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孙琳、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重来、影视传媒学院组织员工作室负责人王姬文、哲学与法政学院组织员工作室负责人翁娜参加交流研讨。会议由商学院党委书记朱惠军主持。
朱惠军在致辞中对兄弟高校和兄弟学院来我院参加交流研讨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谈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专业和学科属性上与商学院高度同源,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和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党委均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教工党支部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这些高校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很有借鉴意义,兄弟高校和兄弟学院间基层党建工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对于二级学院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和履行基层党建责任很有帮助。今天在校学生的人生黄金期将贯穿“两个一百年”奋斗期,他们能否承担起这一新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党员常态化教育培养体制机制很有必要。高校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要把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针对性,着力解决学生党员的思想困惑;把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时代性,着力增强学生党员的使命意识;健全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长效机制,不断提升育人成效。
研讨交流会上,商学院组织员工作室负责人尤家恬以《坚定理想信念,精耕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常态化教育培养责任田》作专题汇报。尤家恬谈到,重视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从严治党,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开展大学生党员常态化教育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增强投身强国伟业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商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学生党员每年32学时集中教育培训要求,创新教育形式,搭建教育载体,结合00后学生党员、不同年级学生党员、海外交流党员不同思想特点,分层设计教育方案,构建富有吸引力的话语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学院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全面负责本单位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学生党支部负责具体落实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在教育培训环节,成立“商学院党课讲师团”并聘请“业界党员导师”,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引导和利用专业教师、校外专家、优秀校友、学生党员等开展“党史”教育,打造育人共同体;创新党课选修模式,通过开设“定制必修课程”和“菜单选修课程”,搭建重点突出、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开设“疫情与中国经济”和“百年征程与中国经济”系列课程思政公开课,通过探索“课程思政”与党员教育培养深度融合新模式,多元化丰富党员教育培养载体;搭建志愿服务平台,通过“香樟缘远程教育”志愿服务项目,将奉献服务融入党员常态化教育培养,提高党员的奉献服务意识和能力;创新学生党支部设置,通过将优秀青年党员教师以组织关系转入的形式加入学生党支部,使青年党员教师和青年大学生党员同向而行、共同提高。
交流研讨环节,张小小以《强化党建引领,构筑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同心圆”》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在大学师生党员教育培养上的做法。构筑育人内圈,推动学生党建进社区,整合学校机关部门、专业院系优质资源,强化二级党校过程性培养;构筑育人中圈,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强化与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知名中学协同育人,提高党员教育培养质量;构筑育人外圈,依托长三角高校书院联盟,充分挖掘联盟成员单位高校及所在地的优质育人资源,推进一体化育人平台建设。
寿晨燕以《打破学生党员教育时空壁垒,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介绍了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在学生党员教育上的做法。紧紧围绕培养目标,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成才规律,将党建工作贯穿、结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发挥引领、服务作用。通过打造党建工作共同体,创新在赴云南实践团和“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团设立临时学生党支部,打破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时空壁垒,注重朋辈教育和榜样引领,实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全过程,有效激发了党组织生机活力,发挥了党员先锋作用。
崔姗姗以《严把“入口关”和“监督关”,不断提升党建育人水平》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扎实开展学生党建方面的做法。通过扎实开展入党答辩制度、党员述责制度不断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员发展的数量和质量,夯实党建工作实效,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党员的行动自觉。
沈明元在交流发言中谈到,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分类指导,重点探索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要解决好“点”和“面”的关系,学校和学院党委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党支部层面要将支部内党员的教育培养做实做细;要注重党员教育培养的时效性,通过微党课竞赛等载体,进一步挖掘校内专家,扩大和优化党课师资队伍。
兄弟学院相关老师也就本学院在开展大学生党员常态化教育培养上的探索和创新做法做了交流分享。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党建主线,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珍珠”串联成圈;人文学院发挥学科专业特点和优势,全方位、立体式扎实学生党员教育培养,都达到了良好的教育培养效果。
杨成龙在总结讲话中谈到,学校二级学院“组织员工作室”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聚焦学校、学院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工作,探索形成务实管用、可复制可推广的一批基层党建“工作法”和典型经验,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形成“组织员工作室”的示范效应。大学生党员每年32学时集中教育培训要求一直是基层党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党员,是学生党员的必修课,也是学生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首要任务。高校基层党组织推进大学生党员常态化教育培养,要突出思想理论教育先导、搭好社会实践平台,不断提高学生党员政治理论水平,强化学生党员的党章党规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实际行动争做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党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供稿:商学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