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列表
裔昭印:用心谱写“爱与责任”之歌

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专题网站(http://fwxdzz.shnu.edu.cn/)开通,首推我院历史系优秀教师党员裔昭印教授。 网站原文请 点击此处

用心谱写“爱与责任”之歌

——记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系教师党员裔昭印

裔昭印,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校重点学科世界史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博士点带头人,同时,她也是学院历史系教工党支部一名普通的教师党员。从教三十年来,她始终保持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热爱,服务于世界史的学科发展和团队建设,服务于世界史课程建设和改革,服务于学生发展成才。她与同事紧密协作,积极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使我校世界史先后获准建立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点,并于2012年进入上海市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她认真编纂学科教材,利用现代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科前沿知识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她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培育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同时也重视学生为人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的成长铺路。

扎根三尺讲台,心系学科发展

裔老师常说,做了这么多年的教师,这三尺讲台已经成了她心灵的归宿。无论何时,无论在哪里,她心里总是装着世界史学科的教学改革。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她力推世界史教学国际化改革。

面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在我国教育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裔老师率先认识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和世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前景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经济文化相互交流与相互影响的日益增强,高校学生迫切要求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为此,裔老师开设了《世界文化史》课程,为该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之成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她不但在教材上努力创新,主编了该课程的教材,提出了“多元一体”的世界文化观念;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中,她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吸取国外研究班(Seminar)进行讨论的经验,开展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籍,并在准备主题发言的过程中,加深对有关世界文化问题的认识。

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国际视野的都市新人,裔老师主动开设了两门双语课程,其中一门被列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她聘请常任或短期访学的外籍教师进行纯英语教学;聘请外校和本学科的教师,为学生开设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等第二外语课程;她积极举办国际会议,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为学生们将来的国际化发展开辟条件。

她鼓励学生赴海外学习并积极加以指导。在她的指导下,2010级硕士生温珊珊被录取为海外名校荷兰莱顿大学博士研究生,并获取2013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2014年,2012级硕士生周侁也因优异的英语成绩被学校派往南加州大学研习交流。

为了能让世界史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她更没少操心,长期以来为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即便在她重病之时,她想的最多的还是学科的发展。2011年底,她被查出患有重病,需要手术治疗以及长期的静养。本该好好休息的她,即便在病榻上还惦记着学科建设的事。出院之后,她立即抱病投入了教学科研任务,做好学科建设工作,从事课题研究,丝毫没有半点放松。对于学科引进的人才和青年教师,她十分关心,为他们的科研和生活问题的解决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她的敬业态度和为学科甘于奉献的精神记录了青年教师,增强了学科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悉心关爱学生,托举学生成长

在裔老师看来,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做学问,更应心系学生发展,为学生服务。2008年,就业形势特别严峻,不少学生为了找份合适的工作而忙碌得焦头烂额。

裔老师的2005级博士生程新贤也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她走了山东的不少高校都毫无收获,于是便把目光转向了江苏的高校。当她好不容易参加了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一个历史教学岗位的面试,几个星期后该单位人事的回绝电话又让她的心情跌倒了谷底,她又出局了。万般灰心和无奈之下,她拨通了裔老师的电话,当听到裔老师慈祥的声音,连日来的沮丧和不甘涌上程新贤的心头,她委屈得几乎要哭出来。电话那头的裔老师,一边安慰着她,一边和她一起想办法,裔老师对她说:“新贤,不要灰心,我来和那个学院的院长联系”。后来,那位院长给程新贤打来电话,告诉她,经过考虑,学院最终决定录用她,电话的最后,院长吐露了心声,正是裔老师一心只为学生着想的精神彻底将他感动了。几天前,院长接到了裔老师的电话,整整一个多小时,两位老师在电话中一“见”如故,从高校教学科研到历史专业学生的培养,从人文学科发展到当下热点理论研究 ……“有您这样关爱自己学生的老师做榜样,小姑娘将来一定也会是个爱岗爱生的好老师。”院长在电话中对裔老师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裔老师还经常鼓励有学术研究兴趣和潜力的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为他们打下扎实的学业基础,并主动向国内著名高校导师推荐这些学生。在她的帮助下,她的4名硕士生先后考入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每逢学生面临就业,她总是积极出谋划策,倾尽全力为他们就业提供帮助。2005级吕建萍、2006级祁志波等人在毕业时都有意向应聘大学生辅导员,裔老师分别为他们邀请上师大资深辅导员“传经送宝”;2007级谈佳珺希望在中学执教,裔老师为她和中学历史教研员“牵线搭桥”,让她有机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教学。2011级博士生唐晨曦应聘上海的一个区委党校的教师,裔老师与他一起讨论备课思路,还请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对他进行指导。同级博士生陈佳寒应聘出版社屡屡受挫,裔老师邀请了3位就业专职辅导员为她“量身订做”面试方案,并开展模拟面试。多年来,她先后帮助近20名学生在大、中、小学成功获得教学、思政、行政管理等工作岗位。

裔老师就像慈母般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有研究生新生来沪后不适应大都市环境,她便与之谈心积极引导;有学生生活困难,她便慷慨地对他们进行帮助,并为他们争取获得勤工俭学、参与课题和科研项目的机会。学生写论文资料不足,她在出国时积极为他们搜集并扫描相关外文史料。有时,她也把学生接到家里为他们改善一下伙食。

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家人也十分关心学生。她的爱人姚长华老师为一位研究生的家长找到看管宿舍的工作,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她的女儿在母亲的学生面试前,帮助他们挑选服装。

裔老师的爱生之情感动了学生,她以爱的付出收获了学生爱的回报,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她“妈妈导师”,回国探亲的学生、远在外地的学生,只要来上海,都会到她家中看望。家人和学生担心她的身体,常常提醒她多点休息,少为学生操心了,她却说,我的工作现在还不能放下,还有学生需要我,放心吧,我身边有“三个法宝”保护我,那就是——“乐观、锻炼和学生对我的爱”。

她在自己从教三十年荣誉纪念的照片上写下了这样的话:“师生之爱——心灵的港湾;终生学习——创造力的源泉”,这句话充分地揭示了她多年来兢兢业业地坚持在教师岗位上的力量来源。

三十年来,裔昭印教授,一名普通党员,就是这样,始终坚守着对教师岗位和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以高度的敬业精神、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热情积极奋战在学校历史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一线。

发布日期: 2015-03-10  作者: ccl   浏览次数: 31   返回
中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委员会
电话:(021)64324648    邮箱:rwdj@s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