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下午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举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019年4月17日中午,在徐汇校区文苑楼904室,人文与传播学院2016级博士一、二党支部“五四运动百年纪念”主题党日观摩活动举行。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茂明,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康贤,院党委委员、组织员陈重来,学院辅导员,师生党支部书记等列席观摩了此次组织生活。本次支部活动由2016级博士第一党支部书记吴留营主持。
会议伊始,与会师生观看了电影《建党伟业》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片段。之后,支部三名学生党员围绕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作重点发言。2016级文艺学博士生莫为以《五四百年与当代青年》指出,象征着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的“五四精神”值得当代青年弘扬与纪念。发扬“五四精神”,就是要有理想、有志向,要主动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统一起来;要立足于中国这片土地努力实践,不断探索、求索和思索,努力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2016级古典文献学博士生韩善滨以《知识文化的“致用”意义与“五四精神”——以梁启超对朱舜水的部分评价为例》为题,认为朱舜水、梁启超身上展现出了治学之人应当具备的精神和觉悟——关注自身及知识本身的“传播”效应,以“有益于社会”为目标,也以“有益于社会”为方法上的选择标准。这种“致用”精神于祖国人民而言便是“爱国”,于知识分子实现价值与知识影响的方法论而言亦可谓之“科学”,于普世关怀与救国目标而言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探索与进步”。2016级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生杨桢以《史学中的“五四”》为题,谈到五四运动之所以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因为它既是一场爱国的政治运动,也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使各阶层、各地域的民众参与其中,充分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时隔百年,“五四”的精神内涵已经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五四”不仅是历史研究,也参与塑造当代。支部其他党员也纷纷结合专业所学畅谈感悟。2016级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生赵娜娜对五四运动的影响展开阐述。五四运动促进了普通民众“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在国家危亡的旦夕,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唤醒了全国青年和民众的民族凝聚力。2016级古典文献学博士生金瑞从五四运动与现代汉语的形成的关系角度进行发言。五四后, 各种白话报刊多达四百种, 白话教科书盛行, 大量的新概念新词语随着西学东渐而融入汉语, 最终促成了文白演变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会上,徐茂明教授作点评。徐教授指出,“五四爱国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两种概念,实际上反映了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的两个标志性意义。作为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其背后是社会结构与阶级关系的转变;作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整个近代以来社会发展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递进结果,五四提出的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对国人发挥了重要的启蒙意义。他启发与会师生要进一步思考“五四精神”:提出当代90后学生应与百年前的90后进行“对话”,号召青年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延续“五四精神”;要重视并发挥好知识的作用和文化的力量。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康贤作总结。在五四运动百年纪念之际,2016级博士党支部党员能结合支部党员学术专长和支部特色,强化党员党性要求,突出活动政治性,主动回顾“五四”历史、再学“五四”精神,在学院各学生党支部中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是党支部观摩活动的一次有益实践。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为了中国的强盛,为了民族的复兴,一代代青年,奋发有为,在最美好的年华投身国家建设。学院2016级博士毕业班党支部也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五四精神,传承有我”,今天我们要站好毕业班党员最后一班岗,明天我们将扎根祖国大地逐梦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