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教师的教学科研实际工作中,在 11月23日下午的“教育学院课程思政主题月”活动中,教育学院邀请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学)负责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顾晓英工作室”负责人顾晓英教授,为学院教师做了题为“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促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报告。此次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蔡丹主持,学院一百多位教师在线下与线上同时观看学习。
顾晓英教授首先指出,高校教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在课程思政工作中,首先应提高政治站位。教师要深刻思考和领会“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作为教育学院的教师,更有责任在传递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突出“中国式”这一维度。顾晓英教授强调要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地研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做的报告,在掌握全文精神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其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深入思考这些内容与实际工作的关联。她特别分析了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自信自立”“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等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不仅给出了课程思政具体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也为课程思政的理论创新和工作实践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之后,顾晓英教授分享了上海大学历时15年的“大思政课”改革实践,介绍了“项链模式”“大国方略”以及“一学科一课”系列课程思政选修课等课程思政的实践和成果。她指出,新时代思政教育应该更新理念、转变方式、提质增效,要有大历史观、大思政育人观和大实践观,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并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实践环节。课程思政应该是有温度、有智慧的,也应该是有“言值”(内涵价值引领)、有“颜值”(精心设计和打磨)的。
顾晓英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令学院教师受益匪浅,此次集体辅导报告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院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
教师感言:
管理学系包志梅: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作为青年教师,在坚定信仰的同时,还需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加强专业课程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相互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课程的思政育人能力。
心理学系青年教师李秀君:听完顾晓英教授的讲座,我进一步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高校思政课建设予以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更加坚定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更为我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指引和借鉴,学习到怎样在教学中真正将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今后努力做到用心用情传递奋斗和信仰的力量,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
教育学系青年教师彭杰: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顾晓英教授关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讲座之后,我深受启发。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深切体悟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加强课程思政意识和价值导向,努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尤其是教育事业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创新人才。
(供稿、摄影: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