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工作,勤奋科研——记图书馆第二党支部党员李玉宝同志先进事迹

“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热爱工作、只有把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只有把个人的奋斗与集体的前途结合在一起,个人的奋斗才有意义,个人的价值才能实现”,李玉宝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李玉宝同志现为图书馆学术委员会主任,特藏保护与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人文资源建设与研究”重点创新团队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典文献学。近五年发表CSSCI期刊论文7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项。

一、热爱工作,在大“我”中实现小我的价值

“都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小流汇成江海。其实,小我和大我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自己的奋斗和单位的前途紧密结合在一起,个人的奋斗才有意义,个人的价值才更容易实现。”这些年来,李玉宝同志一直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做,热爱本职工作。遵照馆里的工作部署,按照部门的工作安排,保质保量的完成部门工作和学术委员会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

二、服务大局,认真做好学术委员会及相关学术工作

时代在变,形势也在变。与十多年前相比,师大图书馆员工的学力、职称比例及科研素养有很大提高。正是立足这一点,馆里领导确立了“科研促服、科研促管、科研强馆”的工作指导思想,提升科研对业务工作的支撑力度。作为馆里的学术委员会主任,李玉宝同志协助馆领导在馆内科研工作上做了很多建设性工作:

1.领导学术委员会完成图书馆日常科研工作

带领团队,学习馆内关于加强科研工作的实施方案、三到五级岗科研考核要求及有关学术委员职责、权利等文件,明确职责、权利与义务,以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同时通过馆内项目申报评议、结项评审、学术沙龙及个人馆内项目申报,落实“科研强馆”的工作要求。

2. 为同事们提供学术指导

通过申报项目组建团队、举办学术沙龙等措施,较大面积的提升馆内人员的科研素养。同时,针对图书馆有学术潜力的人员提供面对面指导,推动同事在科研方面取得进步。

三、立足专业,持之以恒做好科研工作

作为馆内的学术委员会主任,李玉宝同志在做好馆内学术管理工作同时,在自身的学术工作方面起到了突出的表率作用。李玉宝同志充分利用工作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每天早上7:00前就到了学校,有近半小时的空余时间,他将这半小时称之为“时间的边角料”,利用这半小时看书,时间长了,积累多了,这“时间的边角料”就成为百亩大田,非常可观。晚饭后,他一般会看书或写东西近2个小时。他很珍惜周末和国定节假日的时间,这些时间他基本都会到单位看书或查阅资料。虽不敢像大文豪鲁迅说的“我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但尽量不浪费时间是他心里一直默念自励的。

李玉宝同志一直关注学术动态。各专业教授邀请外地专家来校作的报告、相关专业定期召开的学术年会都是报告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样的报告、年会他都积极参加。近五年来,他参加的学术年会近10起,比较重要的有2019年及2021年的“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十三届年会,“明人别集研究青年学者论坛”(2021)、“上海古典文学研究年会”(2022)、“东亚汉诗史国际学术研讨会”(2022)等;听了十数场国内外重要学者的专题讲座。这些活动使他立足自身研究旨趣,紧跟学术前沿。

为查阅第一手资料,多次赴北京、南京、杭州、重庆、厦门、台湾等地藏书机构,虽路途遥远,机车劳顿,但李玉宝同志乐此不疲,兴趣盎然。他曾于2016年、2017年、2019年三次赴台湾地区各类图书馆或藏书机构,带回复印的古典文献资料30馀箱。今年7月,他还要赴日本有关藏书机构查阅所需资料。同时,国内一些藏书机构所藏需要的资料虽少,但又是必须目验的,这种情况下,他还发动该地的亲朋师友帮忙去查找、复印,克服地各种辛苦、辗转,难以一言尽述之。

一分耕耘,一分汗水,伴随的是些许收获。随着研究成果产生一定影响,20236月,经校学术委员会审核,李玉宝同志获批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这在我馆历史上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也正是许多像李玉宝同志这样的馆员一直以来的不懈努力,使得我馆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壮大。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还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导师职责。他们善于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他们的引领下,一批批优秀的研究生顺利毕业,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玉宝同志秉持谦虚的优秀品质,时刻自勉,一直认为个人学术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图书馆的领导,一直认为自身工作和科研还做得不够,尤其离“科研强馆”这一要求很有很大差距。他说:“我有决心在馆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打造过硬的自己,继续竭尽所能落实‘科研促服、科研促管、科研强馆’的工作指导思想,为馆里工作更上层楼尽绵薄之力!”

 

 

(供稿、摄影:第二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