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锐意创新 ——图书馆学科与情报服务中心团队纪实

在图书馆,有一支8人组成的团队——图书馆学科与情报服务团队,正在为图书馆事业默默奉献。其中6名为中共党员,高级职称馆员亦多达6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图书馆人的担当与创新。

这个团队,紧贴建设高水平大学一流图书馆的战略目标,以服务学校学科发展和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为己任。他们丰富和完善学科情报服务体系,积极履行新时代使命,为图书馆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们是学科情报的分析者,克服重重困难,编制了《学科竞争力分析报告》等一系列分析报告,为学校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他们不断探索、完善和创新,使报告的范围从人文社科扩展到理工科,彰显了图书馆服务学校学科发展的专业作用。

2023年3月份,文科背景为主的学科情报服务团队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工作。他们深知,将《学科竞争力分析报告》从文科扩展到理工科,对图书馆和学校学科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团队成员仔细阅读了学校发展规划,经过多次讨论,数学学科成为他们首选的目标。接下来,团队成员深入基层院系,他们走进数学系的办公室,与院系负责人、教师代表展开紧密而富有成果的调研。双方就报告的撰写方案、分析纬度和数据来源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通过交流,让他们更加明确目标,也更加坚定了信心。不过,他们也清楚,要打磨出一份真正有份量的报告,绝非易事。团队成员们几经波折,几易其稿,时常为了一个数据、一个结论熬夜加班。但他们从未抱怨,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学校数学学科的更好发展。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范老师撰写的一份客观、详实的数学学科竞争力分析报告终于问世。报告显示,我校数学学科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未来的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当这份报告呈现在院系负责人面前,他们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份报告不仅数据详实,分析客观,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的数学学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

他们是信息素养的教育者,坚持“三全育人”,构建全方位、多维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他们转变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使信息素养教育成为学校通识教育的重要一环。

 2023年,正在忙碌工作的马老师接到图书馆的通知,要求和研究生院沟通课程事宜。原来,研究生院认为当前研究生的科研信息素养亟待提升,而图书馆的90分钟系列讲座虽然有一定帮助,但针对全校师生,但显然不能完全满足研究生的需要。面对这个挑战,团队紧急组织了一支专门力量,展开调研工作。他们与研究生们深入交流,探索课程的真正需求,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的框架。经过数次讨论和修改,他们制定出了一套系统而全面的课程方案。这套课程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提升研究生的科研信息素养,弥补他们在这一领域的短板。接下来的日子里,团队成员们集体备课,每个人都为了同一目标而努力:让研究生们在这门课程中真正受益。终于,课程上线了。课程学位在短短时间内一抢而空,供不应求。研究生们对这门课程的热情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研究生们的热情,让团队成员们深感欣慰。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已经开花结果,为学校的科研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们是信息服务的开拓者,敏锐捕捉到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他们增设科技查新服务项目,为科研人员提供权威、准确的信息服务,千方百计用心保障师生科研信息需求。

2023年国庆节假日,盛世繁华映照着每一个角落。在这欢乐的时刻,团队成员们也正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分享着祖国的繁荣与骄傲。然而,一则紧急通知打破了平静。图书馆转来学校人事处的消息,近30名学校顶尖人才需要申报国家人才项目,而时间紧迫,必须在10月8日之前完成所有的查收查引报告。马老师、吴老师和范老师,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任务,毅然决定放下家中的事务,暂停正在进行的休假,全身心投入到这项紧急工作中。国庆的假期,本应是陪伴家人的温馨时光,但她们选择为了学校的需要,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她们加班加点,与时间赛跑,面对着堆积如山的报告,没有退缩。在这过程中,三位老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专长。马老师精准把握项目要求,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吴老师、范老师深入研究每一份报告,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终于在收假前,最后一份报告完成了。她们疲惫但满怀喜悦,这是她们对学校的一份责任与担当。

他们是缺藏文献的传递者,每当图书馆购买的文献资源无法满足用户需要时,他们就挺身而出。他们成为用户与其他图书馆的桥梁,帮助用户借阅或复制别馆的珍贵文献。他们为图书馆解决文献不足的问题,满足学术研究文献需求,传承分享着馆藏特有文献。

2023年,图书馆迎来了一场大修。架上的图书被一一撤下,进行储藏地的调配。这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图书,更好地服务读者,但不可避免的,一些图书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流通,学校师生的借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面对这一困境,团队并没有坐视不管。他们一直在寻找解决之道,如何在大修期间,依然能够满足师生的知识渴望。挖掘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的资源,成为了他们的突破口。他们积极与其他图书馆沟通,试图通过馆际互借来满足部分急需的图书需求。然而,这并非长久之计,受费用和时长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时,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为何不试试电子文献资源?”团队开始着手调研,发现现有渠道电子文献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免费,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立即满足师生的借阅需求。团队立即行动,王老师、范老师专门负责为学生开设了电子文献资源免费借阅服务。消息一出,立即在师生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他们纷纷表示,虽然纸质图书的暂时无法借阅是一种遗憾,但电子文献资源的出现,无疑是一种及时的补救。

这支团队以勇于担当、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成为服务学校和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的坚实后盾,为高水平大学一流图书馆建设树立了典范。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图书馆人的职业精神和使命担当,他们的故事彰显了图书馆事业的崇高。

(供稿:图书馆第二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