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教育学”学位点(学科代码040112)是上海师范大学首个自主设立的教育学二级学科(现有五届80多名硕博研究生),也是教育部今年发文要求有条件的师范大学需设的新兴学科;该学科发展既重视内涵性建设,又关注社会性服务。10月31日,“教师教育学”学科负责人陈永明教授在现代校长研修中心接待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以汪鸿波校长为首的20多名一线教师,将近两个小时的座谈会实际上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讨会。
这场“接地气”的座谈会由王沛教授主持,先介绍这所名校为达“思想活跃、学习主动、活动积极”的办学理念,特意组织一线教师前来参观学习,以求加强交流合作。为此,陈永明教授通过300多张ppt的循环播放向一线教师们展示我校“教师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及社会享誉的同时,介绍这门全国率先创设的教师教育学专业,将教师教育学定为必修课、是由24门学科带头人执鞭任教并共同编著出版《教师教育概论》、今年又有5名研究生编著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育专业英语导读》等研究成果在教师教育领域独树一帜,旨在创建具有新世纪特征、中国教育特点、国际大都市特色、上海师范大学特长的“教师教育学”,致力于养成复合应用型教师,有利于师资队伍优化。
随后进入提问环节。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校长首先提问到:“作为校长,应如何精准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陈永明教授答道:我国师资队伍建设历经三个阶段(“有没有”“足不足”“优不优”),处在信息化时代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智慧型”教师养成。
一名刚刚进入教育工作的新教师问到:“作为新手型教师,应该如何提升拔高自己?”陈永明教授认为:一名新时代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是把自己这份工作作为拿工资谋生的“职业”?还是与时俱进的“专业”?更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事业”?三个相同的“业”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其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事业向上心。
在教师培训方面,有老师问到:“一线教师工作时间紧张,除校本培训之外,教师自身还要做些什么?。陈永明教授指出:事在人为。领导管理层面要有激励机制,应将消极的教师培训、进修转变为积极的教师研修,要带着问题去研究,把被动的培训变为主动研究。教师自己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问题,在学习共同体之中提升自我,充分发挥现有教研组之互助作用。
还有一名教师提出了长期困扰自己的问题:应该如何协调“快乐学习”与“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之说。陈永明教授从宏观制度层面作出回应,这个问题是深受东西方文化不同之影响,我国自古以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选才方式以及科举制度惯有“苦学”性质,加上评价标准又重结果等原因,导致当今的教与学重业绩成果而轻学习过程,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值得我们每位老师深思。
王沛教授补充道:宏观制度层面我们是无法撼动的,但是中观层面的校长以及微观层面的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立足本校实际与学生现状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同时,中学要注重与优质高校的课题合作,一方面,中学自身要找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高校为中学作出指导与改进措施,从而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陈永明教授作了座谈会总结:每个人都有两种思维,即白天的逻辑性思维和黑夜的想象性思维,教育工作者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与作息时间,注重发散性思维养成,不要让知识的传输淹没掉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最后,现代校长研修中心陈永明主任向20多名一线教师赠送“教师教育学”学科研究生编著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育专业英语导读》,激励一线教师注重科研与教学之结合,这也是这场“接地气”座谈会的期待与愿景。
撰稿人:2018级硕士研究生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