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府发布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的意见22条,将对全省民办学校在身份、土地、产权、融资和师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先不说落实的前景,光是省府这片心意,就是对彷徨了近十年的民办教育工作者极大鼓舞。罗伟其厅长说民办学校"为政府省了这么一大笔钱,政府出点政策、出点小钱支持民办教育是应该的。"此话尤其温暖贴心。
广东省民办教育起步不晚,底子不薄,但因种种原因,近年来广东民办教育步履蹒跚,而内地却在赶超,在精英教育领域尤其明显。就拿教师薪酬来说,广东一些民办学校教师十年前就月薪过万,但是几乎十年冻薪,而公办学校教师薪酬大幅度提升,迎头赶超。教师薪酬不是孤立现象,它反映了广东民办学校日渐边缘化的窘况。只要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受平等的政策支持,凭借民办学校的灵活机制,民办学校教师薪酬向公办学校看齐,甚至超过,乃是顺理成章的事。
新的促进民办教育22条意见,将落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摆在重要地位。产权清晰有利于民办教育机构做大做强,以至融资上市,只要省府政策到位,持之以恒,多年后广东一定会冒出若干家"新东方"。
罗厅长要求全省各地落实安排"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对此我不抱有多大希望。安排款项不难,难的是将资金分配到正在做实事的人身上,真正起到促进作用。所以,不如将"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转变为教育券,直接发放给没有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学龄儿童。我们有严密的人口和户籍管理制度,直接向全广东的学龄儿童发放教育券,不会比中央向几亿农民发放耕地补贴的难度更大。事实证明,直接面向个人,比面向组织结构更透明而高效。教育券的意义还在于促进教育市场繁荣,而不是抑制,甚至毁坏教育市场机制。
在22条意见之外,我希望省府省厅还要关注公办学校不合理扩张的现象。公办学校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教育普及,但是近年来,公办学校利用与市县教育主管的亲缘关系,大肆向精英教育领域扩张,依仗公共财政支持、品牌资源和招生优势,挤压民办学校的用武之地。民办学校不可能指望与公办学校同等的公共政策和资金扶持,只希望省府能够出手抑制基层主管部门的扩张冲动,这是对民办学校的最大支持。
通过发展民办教育激活民间投资,可收立竿见影之效,以薪酬优势,不拘一格吸引内地学术和产业人才,眼下就能为产业经济充当人才蓄水池或者智库的作用,这是广州眼前的短板。(文章来源:2013年7月20日《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