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重新定义的时代。教育转型的新形势要求重新定义教育的各种要素。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的“心文化、心教育、新生态”教育实践,重新定义了教师成长,重新定义了学生发展,重新定义了师生关系,重新定义了教育管理......以下是西工区的一些教育案例,透过案例我们可以思考教师应当秉承什么教育理念,并如何将此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落实。
案例:(一)西下池小学教师张学争讲了一个他和小外甥的故事。他和小外甥因对一个电视情节的认识不同而争论起来,小外甥非要他同意自己的观点。张学争平静地说:“我和你不一样,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我爱你,但我不一定和你的看法一样,我和你是不一样的人。”“‘我和你是不一样的人’意味着成人的认识和思考代替不了孩子的认识和思考,孩子认识世界必须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头脑;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和差异。”张学争说,“一旦你把孩子不被你接受的行为看成‘缺点’,必须‘纠正’,你就把孩子放在了你的对立面,把他当成了你的‘假想敌’。一旦你对孩子所谓的缺点宣战,‘你就把孩子推向了自卑的深渊’。”
(二)“老师,那是兔子我和鸽子窝吗?”是啊!”“那我能不能进兔子我和鸽子窝?”“你不能。”“为什么呢?”“因为那是兔子和鸽子的家呀!”“是不是我进去它会咬我呀?”
“老师好!”一(1)班某学生一边向老师打招呼一边用铁锹用力铲沙池里的垃圾。“你好,你为什么不去教师,已经上课了。”“我铲垃圾呢。”“同学们都进教室了,你也进去吧。”“我铲垃圾呢!”
“高老师,那是我弟弟,他可胖了。”六年级一位同学走到老师面前说。“哦,她是挺胖,他是不是比你吃的还多呀?”“他就是吃的可多了。”“早晨你带弟弟来学校吗?”“是啊!”“你可真是好姐姐!”“我没有教数学卷子。”“为什么不交啊?”“我不会。”
以上三个片段是西工区第三实验小学教师高玲分别和3个学生的对话。这几个比较特殊的孩子看上去和别的孩子没什么区别,一样上学、放学,只是上课听不听讲、是否坐到那教室里,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
全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西工区教育人的回答是:教育者不明白儿童生命成长的基本规律。
“教育是爱和自由的事业。”“真爱必须是无条件的。我爱你就是因为你是你,不因为任何原因。我不因为你故事讲得很好,我不因为你考100分,我不因为你今天做了什么事情,我因为你本身,你本身就足以让我爱你了。这就是生命的至尊状态。”“自由就是让儿童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做自己感觉的主人,做自己认知的主人,做自己精神的主人......当孩子内心成长起来时,学习根不是问题。”和高玲一样,这样的教育理念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西工区教师的共同价值观,并落地为专业生活方式。(2013年6月12日《中国教师报》第480期第1版)
西工区的教育方式和平等的师生关系会让我想到美国的“夏山学校”,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给与学生充分的自由和自主空间,这种“放纵”可能让我们不容易接受,似乎有点违背“教育”,但往往这种一时的“放纵”比“强制”的效果会好一点。正如西工区教育者所言,教育中,我们应当把握儿童生命成长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