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打响“减负”攻坚战——浙江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发布日期: 2013/07/27      浏览次数: 94  


      摘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工作。浙江省标本兼治,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通过落实“六个严格”、建立“六项制度”,完善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充分运用督查、评估、通报等手段,有力地推进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直以来,我省高度重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以下简称“减负”),始终将此项工作作为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着眼于贯彻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浙江省于2010年打响了“减负”攻坚战,通过统一思想,上下联动,建章立制,强化督查,花大力气将“减负”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明规范,抓督查,建机制

     (一)上下联动,全面部署开展“减负”工作。省教育厅在认真总结前些年“减负”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调研、思考和酝酿,于2010年8月组织召开了全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视频会议,刘希平厅长亲自动员部署,表示要以坚定的决心、坚决的行动狠抓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工作。全省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也立即行动,纷纷成立“一把手”挂帅的“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减负”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教育局校长签订“减负”责任状,校长与教师签订“减负”承诺书。各地还对照省厅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减负”工作方案。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台州市、义乌市、西湖区、上虞市、金东区等地教育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了“减负”文件,既表明对减负工作的决心和态度,又提出了对减负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措施。杭州市168名在职特级教师以书面形式作出公开承诺不从事“有偿家教”,不私自外出兼课或校外办班,不强制、暗示、介绍学生参加“有偿家教”或校外文化补课。杭州上城区要求所有中小学将每天布置的作业在网上公示,每科作业后面都标明了完成该作业的时间。宁波市镇海区将全区中小学课程、课表、作息时间、课外活动统一向全社会公开。温岭、黄岩等地将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所有初中,减轻学生因择校、中考等产生的升学压力。义乌市在小学段推行“半小时课堂”,要求课堂作业课内完成。桐乡、缙云等地严控教辅资料,有效控制学生课后作业总量。舟山普陀区等地则要求学校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分层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

     (二)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减负”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一是专门发文。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明确“严格开设课程、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严格控制补课、严格规范考试管理、严格确保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严格规范招生秩序”等六个严格,被媒体冠之以“减负新六条”。二是强化专项督查。省教育厅主要领导带头抓“减负”工作,深入学校督查“减负”工作落实情况。每学期开学初,所有厅领导分头带队,赴11个设区市进行集中检查,督促指导各地、各校执行“六个严格”等“减负”工作要求。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全省通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整改一起。各地还建立了“减负”工作督学责任区,要求责任督学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明察暗访督导活动,并将“减负”督查工作情况每月一报,同时设置“减负”举报电话、电子信箱,自觉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三是调整初中部分学科教学内容。针对一些学科内容过多、教学要求过高、课时不够等问题,我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内容和要求进行了适当调整,有超过270个课时的内容将不再作教学要求或调整为选教内容。四是分片召开“减负”专题会议。根据我省区域特点,我们把全省11个设区市及90个县(市、区)分为四个片区,先后在每个片区召开“片会”,广泛交流各地“减负”工作进展情况,探讨解决“减负”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部署下一阶段“减负”工作任务。五是培育和推广“轻负担高质量”典型。从2010年开始,我省确定了28个“轻负担高质量”联系县,从改革课堂教育教学入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每年召开两次现场会,总结、交流和推广各自的典型经验。六是营造良好的“减负”氛围。我厅在2010年秋季开学前举行了全省“减负”工作新闻发布会,利用各大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减负”各项措施,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争取配合和支持。嘉兴市教育局走进电台行风热线频道,以直播形式与群众互动,宣传“减负”工作的举措。绍兴市各中小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校刊、教师家访等途径,把省教育厅关于“减负”工作的内容告知家长,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社会的支持,呼吁其参与监督。宁波、衢州、丽水等地也积极争取社会各部门的支持,努力形成“减负”工作区域内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立足长效,积极探索“减负”工作机制。我们结合浙江实际,在“减负”工作中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长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六项工作制度。即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质量评估制度、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通报制度、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责任追究制、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家校联动制度等。二是探索建立“减负”督查机制。宁波市开展“减负”专项督查和经常性检查,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究、有责必惩,探索建立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协调,教师、学生、家长参与的减负工作监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市县两级规范办学行为巡查和异地督查制度。三是建立“减负”考核制度。省教育厅每年在年度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中把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情况作为“一票否决”的内容。同时编印“减负”工作简报,在平时将各地的好措施、好做法予以刊发,及时通报一些地方“减负”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四是建立“减负”问责机制,严肃处理违规者。如温州市教育系统监察部门立案查处26件有偿辅导补课等违规违纪案件,并对19名相关人员予以党纪政纪处分。

 

二、综合“减负”,初见成效

      通过两年的实践,我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日益深入人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肯定,深受广大中小学校、师生和家长的欢迎和支持。系统内“减负”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系统外监督“减负”的热情越来越高。

     (一)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质量观。通过“减负”工作的大力实施,绝大多数学校对教育质量观有了正确的认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深入人心,规范办学、开齐开足课程、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也成为办学者的共识。同时,给学生多元的评价让孩子更加阳光起来,注重评价的激励和反馈作用,淡化认定、排队的作用等理念也开始在中小学校风靡。

     (二)减轻了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省绝大多数学校学生作业量得到控制,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基本得到保证,节假日和周末补课现象在许多地方得到了有效遏制,学生及其家长关于课业负担过重的投诉次数较往年明显减少。虽然作业减少了,活动增多了,然而学校的教育质量却没有受到影响,甚至不降反升,不少学校更是在“减负”中形成了特色。如义乌市重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并在开发课程时坚持与学生需求相结合,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形成了义乌教育的特色。同时,通过参加活动,该市学生的体艺素养和身心健康都得到了提高,在近年来的体艺现场抽测中,合格率、良好率逐年上升,学生的心肺耐力明显增强。

    (三)涌现了一批“轻负高质”的典型。“轻负担高质量”没有固定的样式,各地各校结合实际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涌现出了一批典型。如江山市区域推进“先学后教”模式,切实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温岭市探索并建立了以“快乐学习•智慧教学•品质管理”为价值取向的区域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提出了智慧课堂的“六条基本标准”;桐乡市第七中学从减轻学习的源头性负担、过程性负担与终端性负担等三方面入手,实现了“轻负高质”的蜕变。省教育厅先后组织了8次现场会,总结和推广“轻负高质”典型经验,引导各地各校从改革课堂教育教学入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提升教育内涵。

    (四)营造了宽松的育人环境。家校联动制度的建立以及广大媒体的参与监督,使我省的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他们一方面支持和鼓励教育系统减负、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也对各类违规办学行为进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社会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关心,当某一次考试或升学不理想时,不再单纯地以考试成绩论英雄,以状元和高分考生多少论高低,为学校进一步开展减负、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其他教学改革提供了宽松的教育环境。

 

三、正视问题,长抓不懈

      我省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还没有根本性改观,“减负”目标还远未实现,“减负”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完全统一。一些地方和学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业负担过重对中小学生的危害性,总担心自己减负了别人不减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应付的态度,以至于有些规定动作还没有完全做到位。二是教育理念还未转变。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特别是部分学生家长并不认为多做作业多考试有什么不对,甚至认为这样做有助于提高教育水平,至少能够提高升学率。三是教育资源仍不均衡。虽然我省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优质教育资源“粥少僧多”、分布不均的状况没有根本缓解。为争取有限的教育资源,只能通过考高分拿到进入名校的“通行证”,这无疑助推了应试教育。四是教育改革滞后掣肘。一些地方还固守“唯升学率”的教育评价机制,考试招生制度“唯分是举”,以至于一些学校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围绕着升学考试转。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此,我省将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坚持不懈地抓好“减负”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抓减负工作的认识。减负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的必然要求,是转变育人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树立良好教育形象的迫切需要。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把“减负”工作作为教育现代化县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切实提高“减负”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坚决把减负工作抓实抓好抓到底。

     (二)进一步抓好“减负”文件的落实。对照“减负”文件要求,进一步抓好落实工作,特别是对那些尚未落实到位的工作,要挂牌督办,逐条进行研究,并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细化措施。坚决落实减负的“六个严格”、“六项制度”。

     (三)进一步加快推进新课改的完善工作。按照“轻负高质”的要求,适度降低教材教学难度,控制教学进度,给学生留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针对基层反映,组织教研力量对科学等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论证,使文化学科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

     (四)进一步深化中考制度改革。研究深化中考制度改革,控制中考难度,调整完善考试内容和方法,鼓励各地将更多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促进中考更好地与推进减负工作、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普通高中课改、完善高考招生制度相衔接。

    ( 五)进一步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减负提质”重点在课堂,“减负”与“提质”要有机结合。强化校长按规律、规定、规范办事意识,努力创设“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环境,凸显校长在“减负”中的关键作用。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突出教师的自主选择性和培训机构的竞争性,完善名优教师管理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有效课堂、有效批改和有效辅导能力,扎实提高育人质量。

     (六)进一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进一步总结推广“轻负高质”典型经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学思结合,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倡导参与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思考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探究创新的兴趣和能力。

     (七)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减负工作是否能够真正落实,关键是检查督促。组织各级督导机构把“减负”作为突出任务来抓,精心设计督查方案,充分运用“督学”和“督政”手段,采取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督促和检查“减负”措施的落实。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