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起,河北部分县市陆续开始实施边远教师补贴政策,农村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提高了,河北农村的教师队伍越来越稳定。
三河:“公里补助制”让教师“留得住”
2006年秋季学期开学,河北省三河市5所学校的234名教职工得到一个喜讯:市政府将东营小学、大罗村小学、胡庄小学、西达屯小学、蒋福山小学等5所学校定为试点,每人每月发放交通、伙食等生活补助200元。
2010年1月,在这5所学校的试点基础上,三河市将所有农村学校在岗教职工纳入补助范围,惠及45所学校2200名教师。
三河市的补贴政策不搞“一刀切”,而是实行“公里补助制”,按学校距离市区的远近程度把补助划分成5个档次,金额从200元至800元不等。此项资金不从“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提取,由市财政另行拨付,每年拨付专项资金700万元。
与此同时,三河市还按需建设高标准的教师周转宿舍,现已在地处边远的东营小学、西定府小学、高楼二小、五种等十几所农村中小学兴建起高标准周转宿舍,让教师免费居住,水电也免费。
市教育局人事股的工作人员说,教师补贴和周转房切实解决了边远教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教师能够安心地留下来。
秦皇岛海港区:农村教师基金打消教师进城念头
今年已经是崔雅春在东港镇第二小学任教的第27个春秋了。27年来,她的许多同事都先后调离农村小学到城市任教。
2012年12月6日,崔雅春领到了第一笔教师补贴,平均每月增加了800元。“这笔农村教师基金对我来说,真是个不小的数字。我感到我所有的辛劳付出都是值得的!”崔雅春说。
从2012年起,秦皇岛海港区每年财政专项列支850万元作为农村教育基金,用于改善教师待遇。至今,此项举措已惠及海港区五镇所属学校以及第十四中学、文耀里小学的1000余名教师。
来源:新华网 2013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