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做学校的领航者——独特领导铸造特色学校

发布日期: 2014/03/27      浏览次数: 44  


 

 [案例介绍]

    刘校长是某中学的优秀校长,曾获多多个市级的优秀校长的称号。刘校长确立了“以人为本、关注校本、讲究成本”的管理理念,提出了“内强管理,外求开拓,优化特色,主动发展”的办学思路,带领全校走上“日语见长,多语发展”的特色学校发展之路。

    一、20054月,在上海日本学会支持下,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中等日语教育研究中心”并已正常运行。成功举办“中日韩国际教育会议”。

    二、由日语向多语发展。现已开设日、英、韩、德、法、俄六种外语课程,并形成⑴主修日语,辅修其他语种;⑵主修英语,辅修其他语种;⑶日语、英语“双主修”;(4)英语、德语“双主修”四种外语教学模式。

    三、创立外国学生部。首创基础教育走出国门招生,于2004年创立外国学生部,建立了灵活多样课程体系,已有多名外国学生升入复旦以及日本早稻田等国内外名校。目前学校有外国留学生70名。

    四、开发国际资源。2005年和2006年分别在日本东京和韩国首尔设立甘泉外国语中学办事处,已与世界上十多个国家的大、中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近三年来有59人次教师、30余名学生得到资助出国考察、进修和学习。

    刘校长全身心投入学校工作,凭借着激情和智慧,引领团队把一所普通中学办成了一所特色鲜明、享誉东瀛、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学校G校。

[案例分析]

    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刘校长所在中学是一所非常有特色的中学。在这所中学里,学生的第一外语是日语,而不是像其他学校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其次,学校有⑴主修日语,辅修其他语种;⑵主修英语,辅修其他语种;⑶日语、英语“双主修”;并且,我们可以看到,学校还创立了外国学生部,开发了不少国际资源。刘校长确立的“以人为本、关注校本、讲究成本”的管理理念,提出的“内强管理,外求开拓,优化特色,主动发展”的办学思路,带领全校走上了“日语见长,多语发展”的特色学校发展之路,这些都使得G学在众多的中学中,显得那么的独特与耀眼。

    那么曾经的一所普通的G中学何以在2000年刘校长接手后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在国际社会与人民群众都高度关注教育质量的今天,如何推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使之成为能够孕育优质教育的摇篮,便成了广大中小学的心头重任。那么什么样的学校才能够成为孕育优质教育的摇篮呢?是不是所谓的重点中学,就能够承担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重任呢?答案显然不是。优质教育不应与重点中学划等号。在这个信息急剧膨胀的时代,在校际竞争日益激烈,学校同质化倾向日趋严重的今天,为满足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学校探索错位发展之路,发展特色学校无疑是一种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

    发展特色学校,应在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基于学校原有的自身文化,创建学校的特色这样才能以期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学生。那么学校要创建与发展自己的特色,作为学校领航者的校长应该怎样为学校导航指路呢?

    在刘校长的一本书中这样写到:“校长不能只是一只辛勤的蜜蜂,而要成为类似放风筝的人:心中有天空,眼中有目标,手里有分寸,脚下有土地。”

    一、校长对学校的正确定位

    刘校长在担任G中学校长后,对学校特色发展进行了定位,如把培养目标界定为“有教养,有个性,有竞争力,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人”;把学校发展路径定位为以日语教育为抓手,以外国学生部为新的生长点,以国际理解教育为重要内容,以迈向教育国际化为追求,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日语及其他小语种后备人才,逐步把G校办成‘日语见长,多语发展’的特色学校。根据这一定位,学校做出了出国门招收留学生,成立上海市中等日语教育研究中心等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决策,学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校长做“学,教,管”的引领者

    案例中,为了使特色发展的目标顺利实现,刘校长分别在课程教学,教师队伍,学生活动,制度创新,文化积淀方面构建了特色发展的支持系统。

[启示建议]

    作为学校领导者的校长,应该是学校发展方向的指引者,发展目标的筹划者;是学校成员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者。现在要赋予教师应有的权力,通过协商与支持,与教师共同作出关于学校发展的重大决定,校长的工作中心在于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一致的力量促进学校的变革与创新。学校是航行之船,而作为决策者的校长就是这艘船上的舵手,在茫茫大海中引领学校向前航行。作为舵手的校长,其决策的正确与否关乎学校的发展前途。在学校特色建设中,描绘学校发展蓝图,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定位是校长决策的重要使命。

    管理与领导不同,管理倾向于按照机构的规则实施已有的程序,而领导更注重愿景的作用和启动实现愿景的过程。管理强调的是制定详细的议事日程,安排周密的计划,分配必需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领导则强调确定目标与方向,构建愿景,制定战略以引起组织的变化。因此,从行为结果的影响看,管理意味着完成活动,支配日常工作,而领导意味着激励,授权和影响他人,使每个成员为组织的变革而努力。

    校长要如何做个成功的放风筝的人,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思想的引领者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办学思想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文化像一种情感和信念的“地下河”,流注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牵引着学校成员,各项工作朝着一个共同的愿景前进。校长要肩负起传承发展学校文化的历史使命,成为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和领导者。学校文化不仅是学校历史的积淀,更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主体,是学校的生命所在。良好的学校文化史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学生进步的肥沃土壤,学校要形成一种学校成员共同享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

    学校要建立在历史弥坚的文化根基之上,学校真正的差异是学校文化内涵的不同,只有那种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才有生命力。

    二、课程与教学领导

    办学思想的落实是对校长更具有挑战性的考验。落实办学思想关键在于课程与教学的领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一个体现自己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方案。校长应在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主动地创造性地领导课程改革在学校中的实践与创新。

    ()鼓励和增加学校领导与教师的沟通互动。校长应多深入课堂听课与评课,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及时化解教师在课程和教学改革中的困难和矛盾。以保证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

    ()加强课堂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评估。校长要引导教师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定期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反馈。

    ()校长,应引领教师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与个性发展。教师是课程改革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基本动力,因此,校长应多关注教师的课程参与情况,为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创造条件,是教师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反思自己的课程与教学实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沈一岚)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