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案例一:刚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小李,对教育事业有着无限的追求,充满激情地走上了教育岗位,成为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刚走上教学岗位,学校就安排她担任初二(1)班的班主任,并上两个班的语文课。尽管李老师工作很努力,但由于缺乏教学实践经验,李老师无法应对课堂中出现的棘手问题,课堂纪律越来越糟糕。最后情况发展成李老师一上课,课堂就变得一团糟。校领导多次找她谈话,责令她维护好课堂纪律,但收效甚微。一年下来,李老师所带班的语文成绩在全年级最差。第二学年,学校撤销了她的班主任职务,并安排她改上政治课。从此,李老师自暴自弃,学校也对她失去了信心。
案例二:小刘毕业后在一所高中教数学。开学初,校领导安排小刘担任高一(3)班的班主任,同时带两个班的数学课。刚从学生转变为教师,刘老师一时间还无法适应这一角色转换,掌握不好与学生相处的尺度。刘老师本希望与学生融洽相处,但由于方法不当,使得学生根本不怕他,他说话学生也不理会,刘老师没能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该校李校长得知这一情况后,做出如下决定:(1)撤销刘老师原来班的班主任职务,安排他担任新一届高一(3)班的班主任,并带新一届高一两个班的数学课。(2)帮助刘老师总结教学工作中的失误,并且提出修改意见,同时为刘老师安排带教老师,以帮助刘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取得进步。如今,刘老师已成为该校的年轻骨干教师。
[案例分析]
以上两个案例既是有关教育领导对新教师的培养,又是有关教师个人专业化的过程。新教师从大学毕业进入学校教书,一时间还无法适应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由于缺乏经验,工作初期遇到很多困难。这一时期是新教师获得教学技能的关键期,是在师范教育的基础上把理论知识加以深化和提高的阶段,也是理性知识感性化的过程。同时,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两个案例中的新教师遇到的困难类似,但是教育领导截然不同的做法,最终导致两位教师不同的结局,由此可见,教育领导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从案例一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老师由于没有顺利度过教师生涯的第一个关键期,从而影响了个人的专业发展。在这个案例中,仅在新教师培养方面,教育领导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一,工作分配不合理。刚任教的教师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育教学基本技能、课堂管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待提高。教育领导在事先没有与李老师进行沟通并且不了解李老师能力的情况下,就分配给李老师超出她能力范围的工作。第二,培训工作不到位。在出现问题时,教育领导并没有采取积极对策来帮助新教师解决所面临的难题,而是一味地指责与批评。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新教师大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实际教学经验几乎是空白。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自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阻碍他们的专业发展。因此,教育领导应该做好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第三,对新教师缺乏关爱。新教师第一次教课,难免遇到很多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育领导应给予新教师关爱,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与批评。本案例中,教育领导如果能有宽容之心,多关爱李老师,那么李老师也不会自暴自弃,使自己的专业发展受阻。
从案例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工作安排中李校长也犯了错误,即分配给新教师过大的工作量,忽视了新教师的能力水平。但是,李校长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积极对策帮助刘老师顺利度过新教师成长的关键期。在本案例中,李校长在新教师培养方面有几点做法值得借鉴:第一,及时做出工作调整。李校长在得知刘老师工作出现问题后,及时对刘老师的工作做出调整。尽管这样的做法会使学生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第二,不放弃一个新教师。在刘老师出现教学问题后,李校长并没有一味地指责刘老师,也没有随意放弃对刘老师的培养,而是尽量采用补救的方法,帮助他重新开始。这种不放弃新教师的做法也显示出李校长对新教师的尊重、关心和宽容。第三,带教老师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刘老师虽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但他的实践经验是很少的,而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李校长为刘老师安排带教老师,使刘老师少走弯路,避免“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发生。
从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教育领导在新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教育领导应为新教师保驾护航,促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
[启示建议]
新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是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一大支柱。因此,培养新教师就成为每个学校的一项重点任务。针对本案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抓住“关键期”,不要误“学时”
俗话说“农有农季,学有学时”,误了农时只受一季一亩歉收之苦,误了学时则误人子弟,贻害无穷。同样,新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也有“学时”,即关键期,如果教育领导能把握好新教师的关键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新教师刚刚走出校门,由一个学生成为一名教师,从被教育者变为教育者,对教育工作抱有巨大的热情。这个时间大约为1个月到6个月,这是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教育领导应及时了解新教师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帮助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养成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保护其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并最大限度地挖掘新教师身上的潜力。新教师在这一时期的教学实践对他今后能够成就的效能水平有重要影响,对支配他以后教学生涯的教学态度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决定他能否在教学领域继续教下去。
二、岗前先培训,迈好第一步
目前师范院校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弱化示范性培养的倾向较为严重,导致一部分师范毕业生的教育理论水平、知识能力结构、教育观念方法离中小学实际较远。因此,教育领导就必须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在培训中,新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获得教育教学技能、深化和提高理论知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三、担子要适当,轻重需权衡
为了促使新教师能够尽快成长,教育领导普遍采用“压担子”的做法,让新教师扛起大梁。这种想法是好的,新教师精力旺盛,对教育工作充满热情,多干点工作就多积累点经验,有助于新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总是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导致新教师压力过大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通常会向新教师分配一些艰巨的任务,而这些任务往往难以完成。因此,教育领导给新教师“压担子”的时候,一定要适当。同时,教育领导也要及时关注新教师的工作,若出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并加强对他们的引领与指导。
四、入门拜“师傅”,新老结对子
新教师入职培训远远无法帮助新教师应对复杂的教学情况。为新教师安排带教老师可以帮助新教师更好地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新教师身上多缺乏的正是老教师们多具备的,尤其是优秀老教师的敬业乐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的师德修养,更是新教师迫切需要的。实行带教制度有助于新老教师的优势互补,一方面新教师成长的起点高了,速度快了;另一方面老教师经有所传,业有所承,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挖掘精华。因此,一些有经验的教育领导认为学校要靠“老教师看家,中年教师当家”,更要靠“青年教师发家”。
五、多一些耐心,少一点责备
新教师跨出高等院校的大门进入中小学任教,成为一名中小学教师,是一次角色的大转换,必然存在着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在这个时期中,新教师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况,难免出现磕磕碰碰,这时就需要教育领导的雪中送炭而不是盲目指责。教育领导要对新教师多些宽容、理解和关心,耐心等待他们成长,这些新教师会成为学校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如果教育领导对待新教师没有耐心,不能看到新教师的个人潜力,随意放弃对他们的培养,既影响了新教师本人的前途,也不利于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