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学生个性发展的一泓活水——校长积极推进校本课程构建

发布日期: 2014/03/28      浏览次数: 53  


 

 [案例介绍]

    北京某中学近10年来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自1994年至今,该学校获得国内外市级以上科技发明奖励100余项,其中包括国际金奖6项,国际银奖5项,国际特等奖1项;2003年全国劳技创新大赛金奖获得者,该校的三位劳技课代表陈曦全部被保送清华大学;曾获得国际发明金奖的曲杨被保送到芬兰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已获得博士学位的赵越洋的名字被篆刻在牛津大学的名人墙上。

    北京某中学创新教育取得的成绩,主要源自校长L的教育理念,源自学校的校本课程。校长L曾多次强调:“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与社会相联系最直接的纽带,是中小学与社会共脉搏的最敏感的部位。因此,劳动技术教育必然是中小学教育系统中调整最频繁、发展最快捷的部分。”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北京某中学发明与创造融合在劳技教学中进行。经过近10年的努力,该校已形成了一套从小学到高中的技术创新教育体系,牢牢地将劳动技术与科学技术整合在一起,以此形成了技术教育的鲜明特色,即以发明创造为龙头,以金工、木工、电子为基础,面向21世纪的必备技术,学有所长。

    在校长L的领导下,老师们以发明创造课程为统领,编写出了初高中的发明创造校本教材,并将各年级的技术教育课程以学年为时间单位进行了安排。它将发明创造课与每一个学年的技术课程相结合。一个学年结束,也就意味着完成了一个发明创造学习过程。担任《发明与创造》课程任教的12名教师,全部来自劳技教育的教师队伍,为了便于教学及其交流,校长L把科技和劳技的老师合在一起办公,把这个教研组变成一个科技发明俱乐部,每天都会有智慧的火花,思想的碰撞

       令人惊喜的是,学过《发明与创造》的学生,不仅没有影响他们的课内学习,而且全面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2004年高考,该校获得了7个第一:北京市文科状元和两名理科榜眼;北京市理科平均分第一;北京市文科平均分第一;640分以上总人数第一;考入北大、清华、人大总人数第一;2003年有多人分别考取剑桥、牛津等著名大学。

[案例分析]

    国务院于1999年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关于“育工作”提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该校《发明与创造》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其实是贯这一精神,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创新实践教育,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都是一位优秀的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体现。

    一、校长是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领导者和创新者。

    笔者认为校长的第一身份应该是教师,他是一位对课程有深刻理解的教师。校长首要任务应是领导、组织好学校的课程建设。长期以来,我国学校的课程开设习惯于按国家课程规定来开设,而给我什么样的书,我就教什么的观念深地影响着教师,这就使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时会感到困惑,且目前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繁重,他们的精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的协调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是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也是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提高的重要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正是为什么国家要落实三级课程管理,给学校以自主权的缘由。

       校长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在学校原有基础上,引领老师设计学校校本课程。需要校长牵头组织、积极参与和指导、提供必要的协调和帮助以使校本课程在学校生根以及变成现实。比如大部分的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这些导致了他们对研究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需要校长协调教师工作的负担与校本课程具体实施的矛盾,合理安排人员及课时,引导教师及时更新理念,真正认识校本课程的意义和价值,这样校本课程才会由教师负担变成教师自主自觉的行为

    二、校长应理清自己的教育理念,把握好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只有基于学校教学才有直接、现实意义。校本课程开发体现学生发展、教师成长教育理念。许多学校在办学实践中,虽然也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但其表述不够准确,内涵模糊,不能引领学校向着独具特色的方向发展,致使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和思路摇摆不定,影响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心应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校本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而不是相反。所以反思自己的办学目标、教育理念,从而提出自己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校长更应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是从学校办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更不是应付的,在学校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这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过程,而非刻意为之。校本课程开发,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育教学环境,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是为了迎合当前的教育趋势与潮流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每个校长都有各自的办学理念。校长要立足于此,更要以学校为基础,以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和体现办学理念为目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发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这才使校本课程开发的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

    三、校长应注重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这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根本落脚点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新的理解。因而校长应努力使教师认识到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角色,并给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从一个课程的讲述者变成一个课程的开发者与研究者。而且,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只是一个意识的转化问题,更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课程开发的能力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表现。就我国的实际而言,教师还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许多教师对课程开发还采取拒斥的态度。年轻的教师虽容易接受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但尚缺足够的实践经验。因而校长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以便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应鼓励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开发研究,并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在研究过程中养成课程开发的意识,发展课程开发的能力,最后达到专业成长的目的。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还应视到学生不但有个别差异,也有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愿望。校本课程要满足学生,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断地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教学中的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让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使学生在课程中了解自己、培养自己的信心

[启示与建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兴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今天,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纷纷建言献策,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纷纷涌。而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尴尬处在于:我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当下应试教育追求高分的现实严重对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校长必须切中素质教育与中考、高考的结合点,抓住当今教育的脉搏。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素质教育是理想,中考、高考是现实,我们不应因现实而牺牲理想。而笔者认为校本课程就是沟通这个理想与现实的桥梁,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校长应引导教师认识到开发校本课程不会影响学生的中考和高考,同时也应该改变我们对老师的评价方式。真正让教师认识到校本课程主要目的是扩展学生和教师视野充分挖掘学生兴趣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幸福打基础。校本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必然,它与中考和高考改革是一致的。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考试成绩都有很大的提升,比如本文中北京某中学的实例。因此校本课程既有利于学生的应试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提高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真正使素质教育得以实施。

    记得宋代的大学问家朱熹曾有这样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校长对校本课程的领导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源头。学校校本课程的构建正是学生素质培养、教师专业化提升和学校发展的一泓活水,它使处于其中的学生、老师和学校生机勃勃,也使我们的教育春意盎然。

       总之,在现代教育中,校长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成为校本课程与教学的领导者和引领者,要具有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与教学理论,充分理解国家课程政策和课程标准,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及现实需要。校长在此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改革,进而使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过程中,师、生、校三方形成合力,开发出对学生、教师、学校都有利的校本课程,使学校的办学层次得到提升,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的特色也就自然孕育而生了。

      (郭勤一)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