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A中学作为一所老牌的重点学校,也曾遇到发展的瓶颈。1994年当B校长来到A中学担任校长时,这所学校正处于低谷:学校没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僵化,校内人心涣散,区内优秀初中毕业生都不愿意报考A中学。面对这样的挑战,B校长提出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思想。“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人文见长”是学校教育的特色,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学校风格,构成了独特的学校管理文化。
在学校的文化建设方面,A中学的校风、学风、教风、班风都让学生参与讨论。学校的校旗、校标、校徽、校歌,都向全校征集。学校里校园的楼名、路名、雕塑名,也都请学生参与。学校还为每一届新进校的高中生开设了一门课程叫“文化与人生”。这门课聘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主持。每个星期五下午,学生都可以同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对话,探讨对艺术、对人性的感悟。
校园的八个主题文化节日也全部由学生组织实施。三月的体育节、狂欢节、四月份的艺术节,五月的科技节、感恩节、九月的爱生节、十月的读书节、十一月的班主任节,这些活动动静结合,以感恩教育为主线,师生互为施受体,每项活动都充满人文内涵,大家都自觉参与,形成浓郁的人文文化,慢慢地形成了特有的学校文化。
[案例分析]
“学校文化”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华勒(W.Waller)于1932年在其《教育社会学》中使用了这个词,他指出“学校文化形成的来源之一是年轻一代的文化,之二是成人有意安排的文化。前者是由学生群体中的各种习惯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受影响而产生的情感心理和表现行为等构成。而后者则代表了教师的***化。由教师群体的各种习惯传统、规范准则、价值观念和心态行为等组成”是“学校中形成的文化”。由此可见学校文化应该是学校全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和共享的信念。在之前的教育实践中,我有幸在A中学体验了其浓厚的校园文化,其丰富的课程设置,多元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大有斩获。而在我看来教育领导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觑。而在这,我着重将这个教育领导者定义为学校的校长。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简单来说我认为有以下三个。
校园文化的掌舵者
校长的办学理念、对于学校的定位认识对学校的总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办学理念即是“为什么要办学”,“办什么样的学”和“怎样办学”这一系列的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要求校长具有自己成熟、系统的管理思想以及实践经验。对于学校文化的塑造也是基于特定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下形成的。校长如果缺少独特科学的办学理念,那么其对于学校发展的规划势必是盲目而没有目的的,这样学校就无法形成其鲜明的文化特色。
B校长充分的了解A中学的办学历史,同时对整个社会背景下的教育发展方向也有很清晰的把握。对于A中学“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他并非是盲目或是投机的。他认识到长期以来,A中学的教育都更加重理轻文、重智轻德,而社会上对于教育也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成为了许多学校漏洞之一。同时,B校长清晰的意识到,经济全球化后,社会需要更多多元化发展的人才,学生不应该仅仅死捧书本,更应该有更多空间去了解人文、拓宽知识面,同时充分发展自我的个性。
在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色有了清晰的定位、目标以后,B校长并没有将这些停留在纸张、文件上,而是一步步的从学校各个环节加以落实。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有了目标,就好比有了‘图纸’,按照‘图纸’去完成‘施工’,而课程就是落实这一施工的重要途径”。1998年,A中学就开设了一门“文化与人生”的课程,邀请在人文领域有建树的学者同学生一起交流探讨。于此同时,各类校园活动的开设也为学生建立了极大的平台,给予其实践和创造的机会。
二、校园文化的服务者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校长必须要认识到,校园文化的形成是全校师生共同缔造的结果。校长作为最高权力的象征,不应该是独断专行的,而应该用其职能之便为广大的师生提供服务,如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提升教育科技应用系统;体察民情,尊重理解教师,为其提供一个安定、和谐的工作环境;整合资源,利用各类交流活动,为学校的发展寻求更多有力的资助等。B校长在A中学期间就为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做了许多实事。比如为教师提供班车、早餐、购置热水器等等。B校长在平日的工作中善于察言观色,他能从教师的神情、语气中体察出他们的难处并适时的给予帮助。
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B校长也放心将大梁教给学生挑。B校长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而如何搭建这个平台,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展现一出好的蓝图,他都会绝对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只有当他们碰到难题时,才给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在无形之中就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校园文化的凝聚者
学校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校长个人对于学校发展的理论体系建设,更需要教师、学生的一并参与。它需要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分享一致的价值观和目标。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它需要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教师的组织配合、学生的参与支持将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奠定。
A中学的班主任节就是凝聚校园各个方面的很好措施。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个,我也有幸体验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校园文化节日。为了让所有的师生员工都能更深切的体察班主任工作的辛勤,A中学将校庆日定为班主任节,这样的一个节日首先是校方对所有班主任老师的尊重和肯定,同时也寄予了学校对班主任的信任和期待。校方在这天会寄给每个班主任家属一封慰问信。而班主任在那天也可以卸下平日的威严,学生会为班主任设计那一天所穿的服装,奇装异服班主任都需要满足。同时学生也会在那天列出许多喜爱班主任的理由。这一系列的活动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增进了校园的凝聚力。教师从这些活动中也能真切感受到从教的幸福感,从而提升内驱力,塑造敬业垂范的良好氛围。
[启示建议]
我们应该意识到,先进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将该学校变成强有力的文化“磁场”。从学校的管理层,到基层的教师,再至学生,都会不自觉的被这样的文化所吸引。学校文化是凝聚全体教职工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生命教育的强大内驱力。
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也有几点值得学校的领导者注意。
首先,是学校的文化应该适应学校的历史以及所处的时代大环境。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会随着历史的变革而发生改变的,教育者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判断、去感知。校长可以发动全体师生开展讨论,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人文历史、社会背景、师资力量等各个方面建立适合自己学校的文化分化。对于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学校,校园文化应该是一种传承,同时也应当赋予一定的创新。校长应当强化办学过程中积极的核心价值,同时整合新的、更适应时代的办学理念。让学校的文化建设也做到与时俱进又可持续发展。
其次,校长应该认识到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文化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文本制度。文化氛围的形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而在整个校园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内部团体的文化、以及学生群体的文化都会无形之中影响校园文化。一些学校因过分看重成绩而导致的教师间恶性的竞争,会使得教师团体出现利益冲突,导致某些教师文化对校园文化产生反作用。而学生中也可能会有部分的学生群体,因无法得到正确的导向而产生过于偏激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一旦学生文化出现问题,那么势必会破坏校园文化健康的发展。
再次,校长应当同学生的监护人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校园文化的建立并不可以忽略外部因素的影响。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些个性有偏差的学生往往来自问题家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整个的人生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倘若学校的文化建设得不到父母的支持,那么可能老师在学校做的努力,很容易被家长用一两句话给抵消。所以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家长的意见必须侧耳旁听。同时也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各个方面的情况。这不仅仅只是告知学生的成绩,更应该从心理、行为等方面同家长做良好的沟通。只有做好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才能使学校教育事半功倍,才能加快学校文化建设的步伐。
最后,校长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人物,必须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必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校长要了解到,要想让全体的教职工、学生都尊敬、欣赏必须具体良好的个人素质。无论是在专业理论还是在思想道德方面,都必须行得正、站得直。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校长才可能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这力量首先一定来自学校内部。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校长要善于组织学校的队伍,不论是管理人员或者是教学人员,只有将他们都凝聚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才能产生强大的实际力量。校长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规范来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有意识的让每一个学校成员为学校的文化建设献计献策。而在同学校内部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校长也应该走出校门,多参加校际间的研讨交流活动。现在学校办学不能仅仅是关起门来,更需要去吸收其他学校的经验。校长应秉着谦虚的态度同周边学校多交流,深入其他地区的学校进行考察和探访,从他人的经验中采纳对自己有益的实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