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小体育课改:“有趣·出汗·安全·技能”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体育组
摘要: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在“1+X课程”体系建构中,形成了独特的体育课程。体育课程实施“136计划”:一身好体魄,三项好技能,六项好兴趣。秉持“有趣、出汗、安全、技能”的原则,实行“每天体育‘三个一’”: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一个晨练微课堂;每个学生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学校还通过设计“墙上的操场”、配备随时随地可用的运动器械等方式,营建体育文化,让校园“动”起来。
关键词:“1+X课程”;体育课程;“136计划”;每天体育“三个一”;晨练微课堂;“轮换教学”;体育文化
近年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全面构建了“1+X课程”体系,提出可以操作和检测的十项课程目标,其中“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直接指向体育课程的功能。学校改革体育课程实施方式,研制体育校本教材,逐步形成了学校独特的体育“1+X课程”。
一、规划目标:体育课程的“136计划”
我们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有弹性”的指导方针,结合清华附小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我校学生体育能力阶段发展目标:低年级─兴趣与规范;中年级─方法与技术;高年级─体能与合作。
为了落实这些发展目标,学校就体育课程的实施进行了大范围的讨论,最终确定了体育课程的“136计划”:要让学生练就“一身好体魄,三项好技能(跑、跳、投),六项好兴趣(攀岩、健美操、乒乓球、轮滑、棒板球、足球)”。三项好技能集中体现在田径项目上,因为田径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六项好兴趣一年实现一项,力争让学生通过六年的学习,在体育方面学有所长。
二、整合课程:每天体育“三个一”
我们按照清华附小“1+X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求,秉持“有趣、出汗、安全、技能”的原则,提出了“每天体育‘三个一’,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倡议,在学生层面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喜欢,我的课间我选择,我的项目我做主”。
第一个“一”: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学生每周有五节体育课,其中三节上国家规定课程;一节开展足球专项训练,以促进学校品牌特色的发展;还有一节是体育自选课程。
第二个“一”: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一个晨练微课堂。这两个是学校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的“自主选择时空”。晨练微课堂从学生早晨入校开始,到7∶50结束,学生随意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全程都有体育教师指导和陪伴。健身大课间时长45分钟,变原来的被动做广播体操为自主锻炼,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锻炼项目。在运动场上,学生们可以整班跑步、跳绳,也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参加各种体育社团活动,还可以自主到操场不同的健身区域,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练习专门的运动项目。
第三个“一”:每个学生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如轮滑、板球、棒球、篮球、健美操、足球等。在同一时间,学生打破班级界限,根据爱好组成新的班级,体育教师则根据自己的特长,执教相应的项目。这样,每个清华附小的学生都至少可以熟练掌握两个运动项目。
三、有效管理,为“1+X课程”提供保障
1. 改造硬件,巧设“墙上的操场”等,保障课程实施
2012年,我校利用教育部下拨的200万元体育专项资金,重新翻修了学校的体育场地,包括300米的田径场和足球场、150米的轮滑场、室内体育馆、网球场、两个篮球场、两个羽毛球场、两个棒球和板球击球笼、五块攀岩墙壁等。这些先进的运动设施有效地保障了体育课程的实施。
比如:清华附小教学楼的外墙与众不同,它被设计成了攀岩墙,供学生在课间及课余锻炼,学生们称它为“墙上的操场”。由于攀岩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而且具有趣味性,学生很感兴趣,因此,现在我们已经把它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攀岩,掌握攀岩技巧。
此外,校园里还有攀爬网、攀爬树、小篮球架、小足球门、阻力伞、小跨栏、绳阵等学生酷爱的运动场地和设施。这些场地和设施不仅能引发学生锻炼的兴趣,而且外观漂亮,已经成为校园里一道道独特的景观。
2.“轮换教学”,凸显校本特色
在体育“1+X课程”中,“1”是整合后的国家体育课程,“X”则是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课程。学校在一至六年级开设了田径、健美操、轮滑、乒乓球、棒球、板球、足球、篮球、武术等校本课程。为了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并且根据所整理的课程资料,分别制定了低、中、高不同年段的项目计划、单元计划和校本教材编写计划,目前已经初步编写了清华附小体育校本教材。
在进行校本教材授课时,体育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实行“轮换教学”。目前,体育教研组已经由六名教师增加至11名教师,其专项分别是田径、健美操、轮滑、乒乓球、棒球、板球、足球、篮球、武术。我们让体育教师发挥特长,分别给不同项目班级的学生授课。“轮换教学”课程写入课表,每一个项目的授课需要一个学期时间。
3. 开放设施,配备器械,为学生锻炼提供方便
清华附小的“诚信器材室”面向所有学生开放,学生只要在规定的时间,都可以随时借用器材进行锻炼。为了方便学生借还器材,体育教师团队推出了“诚信墙”。在“诚信器材室”里,学生只要把“护照”交给志愿者,志愿者在上面盖上相对应的“健康、阳光、乐学”章,并将其按年段放在“诚信墙”上,学生就可以领取到自己所需的器材。锻炼结束后,学生只需把器材交还给器材管理员,自己从“诚信墙”上取回“护照”即可。
针对集体项目的需求,我们还提出了一些特殊的器材借用办法。比如:足球是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项目,但刚开始,学生都是自己借球自己踢,这样既降低了足球的使用率,又没有达到足球运动团队合作的目的。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了“2·4·10原则”,即两人以上可以借球,四人以上借球门,10人以上借场地。
此外,我们还给每个学生都发放了一个轻巧、便于携带的运动小器械,如一根跳绳、一个毽子、一个呼啦圈等。这些小器械携带方便,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下课或者休息时间随时随地运动起来,而且可以在家里进行锻炼。现在,每到下课时,校园里到处都是跳绳、踢毽子、转呼啦圈的学生。
马约翰先生曾说:“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不只限于运动场上,而且能够影响整个社会。”的确,清华附小指向“有趣、出汗、安全、技能”的体育课程建设在校园中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使整个校园都“动”了起来。也许从下面这段来自家长的讲述中,我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清华附小的体育课程改革给校园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新学期伊始,我们就感受到了清华附小在体育方面的太多变化。首先孩子回家时,身上都是土味儿和汗味儿,脸蛋红扑扑的,放学一见我们,就会主动显摆课间又玩了什么;然后是贴心的班主任每天在微信群里发晨练和课间活动的照片,有时还会有录像呢!看着这些生动的影像中孩子们的笑脸,群里的父母总是一阵阵感叹和感谢;还有在最让家长心中阴影重重的雾霾天,学校也想尽了办法,让孩子能在室内继续健康地撒欢儿……
这次体育教改的口号同样出人意料:有趣、出汗、安全、技能。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字眼,却分外务实、清晰、上口和贴心。
其实在家长心中,判断学校的改革是否成功,也许并不在于学校在教委组织的各项评比中得了多少分,也不在于媒体上有多少闪光的报道,只需要看看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一切就已尽在不言中。”
(来源:中小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