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第三方”学业质量评价的区域探索
姚 敏(四川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
摘要:四川成都市青羊区引进“第三方”学业质量评价系统,运用ACTS学业评价技术进行试题命制和解析赋分,实施可靠、可信的检测,生成多元、多维、多指标、结构化、多种类的成绩报告单(学生、班级、年级、学区、区域),清晰地呈现出学习、教学、教研、管理、教育决策等方面的客观现状,从而诊断出问题成因,并提供科学的教育咨询和改进方案,形成了“目标—测试—诊断+甄别—处方”的完整评价,使教育质量评价的功能得以归位和发挥。学校因此从“被动接受”考试转变为“主动求医”,主动参与评价,获得咨询指导;教师从“为分而战”转变为“因人施教”,变培养“考生”为培养“学生”;教研从“浪漫模糊”走向“科学精准”,教研工作变得更加科学有效。
关键词:“第三方”评价;ACTS学业评价系统;ICTS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学业评价技术;成绩报告单;教育咨询;青羊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一路创新,一路改革,但仍有不少问题为人诟病,其中学业质量评价、教学应试化、减负提质等都是长期以来被公众热议的话题。
一直以来,学业质量评价被“考试”所代替,判定学生、班级、学校、区域学业质量高低的依据通常是“纸笔测试+分数+平均分+排名”。测试目的和结果的单一笼统,带来的后果是唯分数论。而且,这样的分数并未起到对个体进行学习诊断、甄别,以帮助教师进行分层分类的个别化教学的作用,导致了后续教学的同一性—通过加大习题量,追求分数和排名,再根据分数和排名,加大练习量,形成恶性循环。
“考试”亟待被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所取代!近年来,我区一直在尝试改变,如测试题目由分学科向“学科+综合”改变,测试工具由单一的纸笔测试向“纸笔测试+访谈问卷”等改变,测试结果由单一的百分排名向“百分排名+描述性报告”改变……这些改变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校仍然缺乏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教师“谈考色变”,评价并未实现对管理和教学的优化……这些现象让我们一次次追问:教育质量评价的目的、意义、工具、模式、途径、结果运用等,怎样才能更科学、有效、可靠、可信、公正?怎样才能去应试化?怎样才能切实实现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服务于教与学的改进和内涵式提升,实现我们的改革目标和教育理想?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减负提质的问题。虽然在四川成都市历年的教育质量监测和课业负担监测中,我区小学的教育质量一直名列前茅,课业负担排名靠后,但我们深知,减负提质仍有空间。眼下“减负”的招数很多:控制作息时间和作业时间、降低学习难度、考试变游戏……但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招数并未真正触及“减负”的核心问题—通过个性化评价和个性化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业素养,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希望能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的减负提质的路子,让大家不再在课业负担的外围绕圈子。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青羊区教育局在学业质量评价改革方面选择了“走出体制,借助专业组织”的“第三方”模式。在大量、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一个比较成熟(研制+实验16年,推广8年;样本覆盖20多个省,有效样本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符合教育部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的评价系统:ACTS学业评价系统和ICTS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一、何谓ACTS学业评价?
ACTS的全称是:Ability-Competence Test System,即学业素质能力评价系统。ICTS的全称是:Intelligence-Competence Test System,即综合素质能力评价系统。这两套系统由一家民间教育评价研究机构研发,在已推广试用和使用的20多个省广受好评,并被中国教育学会采用,作为“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的评价技术系统。ACTS学业评价技术以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的教育理论为基础,借鉴国际最新的测量评价发展趋势,通过构建一个以“知识、技能、能力”为显性维度,以“方法、过程、策略”和“情感、价值、态度”为隐性维度的三维多元多层测量评价技术模型,以多元、分项、多维的方式,来测量、评价、诊断和甄别学生在“三维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上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未来发展的潜力。它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学科教育评价不能诊断、反映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的问题。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这两套系统的整个评价流程和解决技术在教育质量评估以及解决教研、教学等问题上有着突出的优势。以ACTS学业评价系统为例,其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1.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实施的时间和样本
ACTS学业评价系统可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科研部门的评价目的(需求),随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评价。比如:为更好地运用“最近发展区”和“脚手架”理论,对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和辅导,可采用适合新学期伊始使用的配置性评价;为了解教学在学生身上产生的效果,及时调整教研方向、教学进度、教学重点,弥补前期教学的不足,可采用适合学期中间使用的过程性评价;而学期末的终结性评价,则可综合评估在一学期结束时,全部教学和训练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习得和能力养成所产生的影响,为教研部门、教师和家长下一步制定符合学生学习情况和特点的学习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选拔性和鉴定性评价不仅可以呈现出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情况在群体中的位置,同时还能呈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潜能。
2.试题命制(或活动项目设计)和解析赋分
目标确定后,我们进行试题命制(或活动项目设计)和解析赋分。ACTS学业评价系统有成熟的、符合国家新教改要求的信息化专家系统—ACTS评价技术平台,实现了ACTS学业(素质)评价技术在教学业务中的校内信息化自助应用和教学管理、研究、教与学等协同服务应用。命题赋分可由第三方独立完成,也可和使用方共同完成,还可由使用方独立完成。因为有评价技术信息化平台系统,所以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全程参与得以实现。在反复精研测评目标、课程目标、学生年龄特质,以及确定每一道题目所含目标细目的过程中,他们的教学思维品质和能力会大大提高,并映射到日常教学中,提高日常教学的科学性和效度。
3.实施可靠可信的检测
为保证测试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这两套测量评价系统都开发了多种信息化的信效度分析工具和信效度、难度、区分度统计分析评估工具,并开发了考务、管理等信息化系统,以确保考务工作的可靠和可信。
4.数据统计与分析报告
ACTS学业评价系统已高度数字化、信息化。测试结束后,通过网阅和数据导入,该系统能快速精确地处理数据,自动生成多元、多维、多指标、结构化、多种类的成绩报告单(学生、班级、年级、学区、区域)。报告单集成了强大的学业诊断和甄别功能,具有精细的个体诊断甄别功能、科学的教师评价功能和精细化的教育质量监测功能。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校长、教导主任、教师、家长、学生均可在不同的报告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些清晰、具体、有效的信息,可以用来改进教育决策、管理、教研、教学、学习、辅导等。
5.提供咨询和改进方案
教育实施、教育评价(诊断与甄别)、教育咨询是伴生体,三者构成教育改进与发展的一个“自组织系统”。教育评价评估的是教育实施的成效,教育评价的结果则需要教育咨询来转化,以促进教育实施的改进。在教育实施、教育评价之后,如果没有教育咨询,那么这个“自组织”循环系统就不完整,教育评价也无法真正发挥出改进教研、管理、教学、学习的功能。尤其是在教育评价日益专业化、多目标、多内涵的情况下,教育咨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ACTS学业评价系统提供的成绩报告单、信效度分析报告、信效度难度区分度统计分析评估报告等,集成了强大的学业诊断和甄别功能。这不仅是教育咨询(学业咨询、授业咨询、管理咨询)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教育咨询实现科学化、人本化的体现。
不难看出,ACTS学业评价系统是一套比较理想的具有“目标—样本—测试—诊断+甄别—处方”等要素的评价方案。
二、ACTS学业评价带来的变化
实施ACTS学业评价系统两年来,我们发现了几个有意思的转变:
1.学校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医”
过去由于技术受限,我们难以给学校、班级、学生等提供科学精准的评价报告,简单、模糊的分数排名不仅不能靶向解决管理和教学中的问题,反而给学校造成一种居高临下、威权判断的印象。而ACTS学业评价更多的是诊断,并提供改进方案,学校可以从班级和学校报告中看到学校管理、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获得改进的咨询指导。这种“体检报告+诊断处方”的评价,使学校如久患遇良医,渐渐地,他们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考试”转变为主动参与评价。
2.教师从“为分而战”到“因人施教”
由于ACTS学业评价能给教师提供班级报告和每个学生的个人报告,所以教师拿到的不再是简单的分数,而是翔实的数据和数据背后存在的问题。一份个体报告即是一个鲜活的孩子的真实学习情况,报告呈现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知识与技能,还有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有利于教师改变对学生的认知,尤其是对所谓“差生”的认知。教学不再是为分数而“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人生病,全班吃药”,而是尊重个体差异、扬长避短的“因人施教”,从培养“考生”转变为培养“学生”。
同时,学生个体报告为教师研究学生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建构学习时更加准确、有效,不浪费精力、时间和资源,有效地实现了减负提质。班级报告与年级报告科学精细地反映了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价值取向、教学风格与习惯、教学绩效等,有效地解决了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教研从“浪漫模糊”到“科学精准”
传统的教研以教材分析和教法指导为主,而由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以教研实效往往大打折扣。现在,教研员根据ACTS区域报告单,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各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研计划,使教研工作变得更加科学有效。
4.家长从“望子成龙”到“望子成才”
在教师发生改变的同时,家长也在变。过去,所有的家长都奔着相同的目标—高分数、高排名。当评价方式发生变化后,家长可以从报告单中清楚地看到孩子的短板和长处,还可以通过咨询服务,科学分析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
从这些转变中,我们欣喜地看到,ACTS学业评价始终关注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和教与学的改进,始终体现服务意识和科学精神。它从科学设定考查目标、明确价值导向,到通过多种成绩报告单清晰呈现出管理、教研、教学、学习的客观现状,诊断出问题的成因并提供改进方案,直接作用于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教育质量评价的功能得以归位和发挥,学校层面的减负提质也因此有望找到突破口。
三、实施“第三方”学业质量评价的思考
从“考试”到“评价”,从自己摸索到购买“第三方”服务,这个改革的过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和思考。
1.教育改革必须重视教育的人本性和科学性
长期以来,分数、排名、升学率成了我们的唯一追求,让我们不自觉地用落后的理念和方式,从事最应该讲人本、讲科学的工作。教育改革必须唤醒教育者对每个个体和客观规律的尊重。如学业质量评价,只有做到评价的有效、可靠、可信,用数据和事实呈现学生个体的差异,用评价目标进行价值引导,教师才可能基于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客观、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科学实施“教、导、启”,使教育真正回归到“人本”轨道上来。
2.教育改革关键在于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
教育改革面对的问题看起来错综复杂,但我们仔细梳理后就会发现,各个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找准一个着力点,打开一个突破口,往往会起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业质量评价,看起来只是在评价方面实施改革,但当它成为科学教研的有力工具时,带动的却是教育咨询、区域教育管理研究、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教学理念及行为改变、减负提质等系列工作。一个点上的改变,带来的是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
3.教育改革必须在“田野”中发生
任何一项改革,无论行政部门出台多少文件、开多少会,只要行动不落实到一线操作层面,最终的效果都难以保证。这从一线教师对历次课改的认可度和执行度上可以看出来。因此,改革项目的契合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等十分重要。如ACTS学业评价系统,其理念、操作和结果运用等,无一不与新课改理念紧密结合,无一不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等紧密结合。教师的全程参与,让教师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感受到由过去简单排名的压力转变为教学改进动力的愉悦。只有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真正的中坚力量,改革才能在“田野”中扎根、生长。
4.教育改革呼唤建立教育咨询师培养认证体系
教育咨询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到20世纪50年代时,美国学校咨询师协会(简称ASCA)成立。1997年,ASCA提出了“学校咨询项目国家标准”,其中明确提出,学校咨询“是一个帮助人的过程,它主要通过协助人们做出决策和改变行为来实现这种帮助。学校咨询者的工作对象是全体学生、学校教职员、有关家庭和社区成员。学校咨询计划的目标是促成学校教育达到最大成功(包括取得最理想的学业成就、合理的社性、情绪和职业发展)”。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有10万余名训练有素的学校咨询师在公立学校工作。在欧洲诸国和日本,教育咨询师队伍也在快速成长。而在我国,教育咨询师的培训、认证工作尚未发展起来。这个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ACTS学业评价系统的教育咨询工作基于科学人本的教育评价的“测量、甄别、诊断”功能,以及由此延伸或合成的“导向、预测、选拔”等功能,是改进学习、教学、教研和管理的利器,为建立中国教育咨询体系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来源:中小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