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情境下的班级管理改进
何伏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杨文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杨南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务处)
摘要: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诞生给班级管理带来极大挑战。建议结合新技术发展趋势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现代班级管理改进:建立让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的管理理念;借助新技术,提高学生民主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基于新技术,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充分利用新技术,营造家校合作的新环境等。
关键词:网络班级管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一对一网络班级;“生命化班级管理”;“班级绿色管理”;电子教材;数字化学习设备
随着移动数字化学习设备的普及和相关产品价格的日益低廉,学生人手一个终端设备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方式渐渐兴起,一对一网络班级应运而生,然而许多网络班级的管理模式依然与传统管理无异。结合新技术发展趋势及相关研究与管理经验,笔者建议,从改变教师班级管理理念、鼓励学生参与、提升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进行家校合作等方面入手,进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方式下班级管理方式的变革。
一、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挑战传统班级管理模式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由发达国家率先实施并日渐形成规模。在2002年的无线移动泛在技术教育应用年会(WMUTE)上,美国密西根大学信息学院教授Elliot Soloway和北德克萨斯大学科技与认知系教授Cathie Norris首次提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概念。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指课堂中的每个学习者都拥有一台可交互的数字化学习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掌上电脑、智能手机、图形计算器等。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目前已形成诸多可借鉴的案例,如美国的MLTI项目、HSLI项目、CFF项目、TIP项目、TOTL项目、FTL项目、OLPC项目,新加坡的电子书包项目,以及我国的“跨越式”项目、“手持式”项目等。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给班级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如学生对未知世界和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但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情境下,课上课下的不规范行为必然增多,等等。互联网技术在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大的不可靠性,如终端设备感染病毒、网络故障、被不良网站自动链接、数据丢失或被窃等。新技术在为教师教学与日常管理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教学结构与方式、班级管理方式与方法提出新的要求。诸多挑战呼唤班级管理方式的改进与变革。
二、传统班级管理方式使网络班级管理中的矛盾激化
然而,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许多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班级中,虽然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但班级管理方式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这不仅使传统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更为凸显,还带来了更多的新问题。
其一,学生的自主空间依然不足。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强调对学生独特个性的尊重与潜能的激发,需要学生更多地发挥自觉性与主动性。然而在现有的一对一学习的课堂中,许多教师依然对学生实行“规范化管理”,强调“遵守纪律”、“听老师的话”,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去推进新的学习方式。更有甚者,由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情境下学生行为的不可确定性增加,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管控力度也随之加大,导致学生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情境下的自主空间反而愈发有限。
其二,班主任负担并未减轻。许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依然习惯于事必躬亲的传统管理模式,大事小事都要包办。但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情境下,学生遇到的问题更富有挑战性,其行为也更具有个性化色彩,这使得班主任的管理内容陡然增多,管理幅度加宽,管理难度加大,既劳神又费力,班级管理的效果却难如人意。
其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影响班级管理成效。现阶段,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参加过专门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即使接受过培训也是一些比较浅层次、低水平的培训。而与此相反,许多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数字化水平都比教师要高。教师依然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与新技术环境下长大的学生交流,既消解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也大大降低了班级管理效果。
其四,忽视与家长、社会的合作交流。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干扰,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情境下,班主任尤其应协调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进行班级管理。但现在还有为数不少的班主任依然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忽视了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5+2=0”甚至“5+2<0”的现象出现。
三、基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特殊要求改进班级管理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班级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也逐渐发生变化,“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共识,“生命化班级管理”、“班级绿色管理”、“一四五”管理模式、“渔场”模式等班级管理模式不断出现。借鉴现代班级管理理念与模式,我们建议进行如下探索:
1.建立班级管理新理念,让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班主任应该认识到,在新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学生不再是教师指令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与教师平等的管理主体之一。但学生毕竟尚未成年,不具有完全的理智与丰富的阅历,还需要教师加以督促和指导,因此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网络学习公约等,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满足,也借此与学生建立平等而密切的关系。
2.在师生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民主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
首先,让每个学生都有班级管理任务。班主任可根据学生自身的愿望和特点,推行专项任务承包责任制。例如:有学生负责监督上课过程中是否有同学不按老师的规定使用电脑,有学生负责监督同学电脑里是否安装有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软件或工具,有学生负责检查同学在上课之前是否把资源和课件下载到本地电脑上等等。其次,利用新技术,增加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可通过建立教师博客、学生博客、班级社区、QQ群等网络交流平台,提高班级管理效能,如可将传统的主题班会与网络结合起来,开展情境化、形象化德育活动。又如:教师可通过博客(微博)、wiki、社会书签(diigo)等工具,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3.基于新技术要求,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拥有是否使用技术、使用哪些技术以及怎样使用技术的决定权,他们的专业化程度和教育技术水平、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影响着网络班级管理的效果和水平。比如:上课过程中电脑突然出现故障、课件突然不能使用、网络平台突然连接不上、投影仪突然不亮等等,都需要教师做出迅速反应。再如:从2011年起,在美国学校里逐渐流行起来的“翻转课堂”,也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4.充分利用新技术,营造家校合作的新环境
学校可以利用多种技术开展家校合作,提升网络班级管理效果。目前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最受关注,其意义之重大不亚于开发校本课程,也不亚于开展一个教育信息化的项目。我们在某小学的微信公众平台上,看到了最及时的家校沟通,最温馨的家长提示,最真挚的家校反馈,最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6]这些都为提高网络班级管理效能提供了技术保障。
(来源:中小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