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每一所学校都要走向新优质

发布日期: 2014/07/15      浏览次数: 54  


 

 每一所学校都要走向新优质

上海市教委巡视员  尹后庆

 

上海从2011年成立“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以来,已形成43所项目学校持续进步和12个区域深化推进的良好局面。我们试图通过项目探索一条有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新路径;试图鼓励每一所学校都要具有走向新优质的办学新境界。摆脱依靠分数指标、物质计量、工具价值来评判教育效益的惯性,让老百姓从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中,看到实实在在的教育进步,获得实实在在的教育利益,这是转型时期上海基础教育的新追求。

2011年初,上海成立“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重点研究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如何走向优质的轨迹,以“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为目标,更加积极回应社会的热点难点,更加明确上海基础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更加突显我们对均衡和优质的全新理解和深刻认识,从而推动教育系统内部的主动作为和专业自觉。这个项目引领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大的方向,并引起了教育部、上海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的价值在于激活了一所所学校的微观主体,让世界看到了一大批不挑生源、不争排名、没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最普通学校的整体进步托举起的上海基础教育基准线,并成为聚焦内涵发展的上海基础教育的新名片。

每个家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每一所学校都是优质的,这样才能真正让所有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但事实上,我们还有一大批的学校尚未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因为学生们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一所优质学校,追求的是让每个孩子在学校里都能得到合适的发展,即使有时候在学习的某个阶段有一些困难,但他们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会继续努力,否则他的一生,将是非常灰暗的。

“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这只是一个理想的目标吗? “新优质”项目学校富有说服力地告诉我们, 这些原本基础并不深厚的学校,通过并不太长时间的努力,发生了如此突出的令人兴奋的变化,并逐步成为家长和社会心目中的好学校了。这给了我们信心与信念,这个项目的成效告诉我们,教育者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是可以成功的,我们应该坚定坚持。

每一所学校都要走向新优质——是政府缓解过度择校的实践作为

择校不仅是人们回应社会发展变迁而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也是一系列传统文化与制度因素影响下的“习惯性”举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最大效率的刚性法则既有其促进入的潜能的充分发挥,进而推动社会发展的正效应,也可能产生在社会的竞争中处境不利人群生存和发展上差异不断扩大的负效应。因此,如何有效调控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在社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是政府必须认识到的一项基本职能。因为市场经济的逻辑是:效率由市场安排,公平由政府调节。政府必须在市场机制所难以企及的问题解决中发挥其合理的调节作用。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和质量评价标准的转型,就要从过度追求现实功利转向追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必须重新审视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对教育质量的理解和追求应该更加科学。

通过“新优质学校”的项目推进,形成积极的价值导向。这些“家门口”的学校在政府的资源配置和保障孩子教育机会均等的前提下,更多关注学校和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过程,通过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师生关系的和谐,让家长和社会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看到实实在在的教育进步,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利益。

“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业进步和精神成长”成为政府遵循教育规律,关切民生需求,从而有效缓解过度择校问题的积极作为。

每一所学校都要走向新优质——是最接近教育本原的价值回归

“新优质学校”不再把学业成绩、分数排名作为衡量学校优质与否的唯一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回归教育的原点——真正关注到人的发展,关注如何让教育过程更丰富、师生关系更和谐、多样化学习需求更充分满足,这是对人作为生命个体的重新打量和深度审视。

人的发展理应成为一所学校关注的起点和终点,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内心世界,进而通过课程的浸润使得其内心世界丰富而有追求,这是新优质学校的核心。

单一的分数指标已无法反映出学校对孩子关注程度的状况,无法反映学校对改变孩子内心世界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如果一所学校能真正对不同起点的孩子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其不同的发展路径起到推动作用,那就可以判定这是一所优质的学校。尽管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各异,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不同,但只要他走进学校,就能够促进其内心世界的发展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当他走出学校面对社会的时候,能够充满自信,这就是一所优质的学校。

新优质学校改变以往依据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要求被动执行的状态,对学校内外需求保持敏锐洞察和积极适应,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给学校的“生命机体”注入持续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每一所学校都要走向新优质——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开掘

今天上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不再是“均贫富”的阶段,而是政府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必须通过学校专业化的劳动创造性地转化为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得到的教育服务,学校就必须从研究学生出发,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为教育寻找适合的学生。

均衡发展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是一个“均衡基础上的新优质,优质基础上的新均衡”的动态过程。这标志着我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内涵发展阶段,我们追求的均衡不等于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划一。在办学层面,不应该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学校提出无差别的要求。上海对均衡发展的内涵开掘是在政府对学校的配置水平基本均衡的前提下,不仅应该坦然面对学校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而且应该鼓励和倡导学校之间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质量观导引下,从关注教育的服务对象学生出发,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我们应该认识到,学校是教育变革的基本单元,真正的变革发生在学校“内部”。对于基于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差异,我们应该看作是教育整体发展的动力。教育行政部门往往也是在整个群体“均衡—不均衡—均衡”这样一个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不断地运用激励或扶持手段去鼓励冒尖、推动发展、促进平衡,从而实现事物的螺旋式上升。

当然,这样的均衡发展新境界是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校质量的,而是要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不同的学校。我们不能认为所有学校都达到同一个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同一个水平就是均衡,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是永恒的。我们追求的均衡发展新境界就是更加关注人内心世界的成长与发展,更加关注基础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今天,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通过不断深化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关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精神成长,就是上海内涵发展阶段所显现的均衡特征。

每一所学校都要走向新优质——你开始行动了吗

当然,今天所提的“新优质”并不是与“老名牌”学校的对立,而是针对转型社会对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新使命、新任务而提出来的。因为转型时期的学校教育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别,因此,让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都优质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注脚。

另一方面,转型时期的核心问题就是对人、对学生发展的充分关注,而在这方面,我们的学校缺少成熟的经验,我们每个成人都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走来,每所学校也都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如何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问题上,无论是幼儿园还是高中,无论是老名牌还是新优质,其实都缺少可供推广的现成经验。

我们每一所学校在转型时期都站在的同一个新的起跑线上,因此,每所学校都要走向新优质是我们这个时代赋予的新任务。

(来源:上海教育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