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新优质学校校长风采录】 吴庆琳:锻造开放、开源、开心的教育

发布日期: 2014/07/15      浏览次数: 45  


 

 【新优质学校校长风采录】

吴庆琳:锻造开放、开源、开心的教育

【学校档案】上海市江宁学校

所属区域:普陀区

办学历史:81

学校规模:1300名学生/117位教师

地处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街道,坐落于苏州河畔的江宁学校是一所具有80 年历史的老校,学校周边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类资源,如孙中山故居、江南丝绸馆、豫园城隍庙,也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如长寿绿地、梦清园、苏河十八湾等。

更为重要的是江宁学校拥有一名心态开放、擅长盘活各类资源、以打造“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为己任的校长——吴庆琳。

开放

对于每次新学期伊始的第一次会议, 江宁的教师们是既翘首期盼又颇有些惴惴不安。

期盼的是吴校长一定会带来让大家兴奋的新理念,课程、数字故事、综合性实践活动等新名词就是在这样的会议上被吴庆琳提出来的。惴惴的是这些新理念落实下去,从方案设计、路径选择到具体实施不知道又会对自己提出何等严苛的新要求,他们能否“达标”?

教导主任王志华也十分佩服校长的超前思维:“她那些新名词直至落实到计划、项目、活动,我们有时候还都摸不着头脑,直到成果显现出来了,我们才恍然大悟——这不正是未来的潮流吗?”

开放的教育理念下,最应打开的就是课堂,把课堂变大、变活、变新、变实是吴庆琳对教师的要求。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也为了让处于不同学业水平的孩子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吴庆琳决定从六年级开始实行分层走班制。

江宁的分层走班制将学生按照学业能力和水平划分为ABC 三组,并据此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乃至作业都进行分层和分类。

值得一提的是,对学生进行群组分层是在取得家长和学生的理解、信任和共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分组前,除了学校内部的讨论和商议,吴庆琳也让教师们以问卷调研的形式收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客观评价,以此作为分班的基本标准。

对于学生,则通过集体宣讲的形式使他们认识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分班分组中受惠:高层级的学生可以实现更高的目标;中等水平的学生得以在规定动作之外增加“自选动作”; 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悦纳自我、小步快进。

以七年级英语课“选择一所新公寓”为例,执教的王煜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主人公Ben 家住房面临的问题。

对于难度不高、能在文中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请B 组和C 组的学生回答;而对于“如何帮助Ben 一家人解决住房问题”这个对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分析、推理、判断、阐述等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的问题,则让A 组学生作答。

本堂课的作业也实行分层,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为画一套自己想要的房子的房型图,选做题为描述所画的房子,并陈述喜欢的理由。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B 层学生选做,A 层学生全做。

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江宁教师都对课程做出了深浅程度和难易坡度的阶梯式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不同层级学生们之间的学业差距也得以缩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这种小班级、关注度高、针对性强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

开源

吴庆琳是个善于开源的人,“开源”既指通过学科内统整、跨学科统整、多学科统整尽力实现各门学科知识性资源的对接和贯通,也指对于学校内外的历史人文类、自然风光类、社会发展类、人际关系类资源的灵活运用,最重要的还是对学校最重要资源——教师的潜力全方位挖掘。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江宁历来注重小学与初中教学的衔接,吴庆琳更是将五、六年级的语文、外语、数学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统整,以降低学生学习的跨越坡度。在多学科统整上,吴庆琳也时有“灵光一现”之作。

2008 年汶川地震后,吴庆琳沉痛之余,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进行多学科教育的良好契机。在进行了深入探讨后,吴庆琳和八年级教师们一起构建了以地震为主题,以基础型课程为抓手,以学科拓展为载体,以社会实践为延伸的地震综合课程。

地震综合课程以八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在假期中以课堂学习、社团活动、课外探究等形式开展,课程实施的场所包括课堂、校园、社区、科技馆等。

涉及到的学科有: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拓展阅读;数学,结合地震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地理,了解中国地震带的分布,制作简易的地震报警系统;历史,了解我国历史上大地震的发生时间和背景;

体育,灾难逃生演习;化学,设计水的净化器;社会实践,参观佘山地震馆,了解地震知识。这样“不拘一科”的综合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他们在“动”中体验,“动”中学习,“动”中获得真知。

读书也是吴庆琳俘获灵感的一个方式。知名地域小说《繁花》以其对上海生活的“地图式”描摹跃入了吴庆琳的视线, 她注意到书中提到了22 路公交车。

这可不是一条普通的公交线路,每一站下去可都能到达一个历史的地标啊!于是江宁的学生们就得到了一个奇特的任务——乘坐22 路公交车,选择任意一站下车参观景点、购买纪念品或和游客交流,随后完成社会实践作业。这样新奇的学习方式学生们怎么会不喜欢呢,他们交上来的作业又怎么会不异彩纷呈呢?

当然,最让江宁教师们津津乐道的还是校长激发他们潜能的“重手拍球”。“督促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像拍皮球,你拍得越重,他们就弹得越高。”吴庆琳笑言。

为了实现“不一定第一,但绝对唯一”的办学理念,江宁学校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玩乐、学会创造”作为课程的五大培养目标,并别出心裁地构建出实现每一个培养目标的课程模块。每一个课程模块又包含主干课程、分支课程以及资源点课程。

这样的课程模块教学对教师们提出了远高于传统的“各人自教一门课”教学方式的要求,这一点曾获区十佳新人奖的杭艺老师最有体会。

2003 年,杭艺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江宁学校工作。作为职初教师的她不仅接手了三个年级的历史课,做了班主任,还兼任心理辅导教师。慢慢地,杭艺发现,江宁学校弥漫着 “争做学者和专家”的氛围,学校的每名教师在综合课程设计、多学科教学、综合性社会实践的锻造下,一个个都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杭艺自然不甘示弱,在两年多时间里,先后参加了多达八项的全国、市级、区级培训,并放弃了所有双休日,参加了全国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以优良成绩通过考核,取得“全国心理咨询师”资格。

开心

要问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江宁孩子们会告诉你:“快乐、好玩。”要问理想中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答案就五花八门了,“可以唱歌”“可以竞赛”“可以做游戏”。要问理想中的教师什么样子的,江宁孩子们会说:“带领我们开开心心学习。”

这正好符合了吴庆琳打造“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的理念,也是江宁学校的真实写照:一所快乐、好玩、教师带领学生开开心心学习的学校。

老师的一节以“掌握13 40 序数词”的英语课上,学生们真正地动了起来、活了起来、笑了起来。

首先,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身体运动和口腔运动”,将从13 40 的每个序数词都设计了对应的动作,让学生边喊边做,随着动作的加快,构成一个做动作与相应序数词的配对游戏;随后以组为单位、以词为内容,进行单词竞赛;最后以开水果超市为情境,对学生进行“我最钟意的水果”社会调查。

这样环环相扣、兴奋点迭起的课堂在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的同时,也使他们学得扎扎实实。

在吴庆琳看来,要让学生享受教育的幸福,就必须先体验到教育的快乐。而有时候,这份快乐来自于课堂之外,亦无需学校从制度或架构上大动干戈,只要教育工作者们多花点心思就能实现。

比如为初中生组建一个舞动青春社,让四年级学生参与课间韵律操的“快乐十分钟”,为孤僻孩子设计一张小小的交友卡……在一个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时代,教育又怎么能固步自封、画地为牢呢?而只有不断地创新实践,教育才能真正走向开放、开源、开心。

(来源:上海教育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