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新优质学校校长风采录】丁利民:回归质朴是条最艰难的路

发布日期: 2014/07/15      浏览次数: 56  


 

 【新优质学校校长风采录】

丁利民:回归质朴是条最艰难的路

【学校档案】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所属区域:杨浦区

办学历史:60

学校规模:1180名学生/118位教师

在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丁利民的心中,小学就该是一片温馨乐土,为孩子一生奠定暖色的基调,而那耕耘的过程却注定了静水深流,甘苦同在。

回归教育的质朴

“校长为我们选择的是最难走的一条路。”八年改革,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沈沁是最好的见证者。

2006年,初到上理工附小的丁利民面对的就是一个推倒重建的工地,那时的学校还叫长白二村小学,正经历着六校撤并整合,优质师资流失的窘境。如何提升教学质量?丁利民坚持提出了三不准:不准挤占专科时间,不准增加额外作业量,不准影响学生的睡眠时间。只向35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而且教学必须受学生喜欢。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着一百多名来自不同学校、平均年龄35岁的教师和1千多名学生的大体量,沈沁的担忧不无道理。

为了走通“华山一条路”,丁利民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管理部门,学校设立了教学处、德育处、行政处,取消教导处,教导处原先的招生考试等工作全部移交给了行政处,让教学处只专注抓教学质量。

全学科质量分析制度随之展开。这其中不仅涵盖学生学业情况问卷调查,作业、试卷命题的监测,丁利民还要求教学处联合卫生室同步调查学生体质、睡眠时间、近视率等健康指标,并定期发布。对于音体美等以前鲜少有人去考核的学科,教学处也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抽查,让绿色课堂构建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和行动。

回首往昔,丁利民很是感慨,“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改变只有从教师开始,虽然这个过程很艰难。”

不增加教学时间、不抢跑,提升质量从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做起,几年稳扎稳打,上理工附小教师们实现的不仅是“质”的飞跃,更是“心”的升华。丁利民说,这才是她想要的质量,是常态下依然过硬的质量。

“今天如果要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教育,那就是‘质朴’,本色、宁静,不浮躁、不功利。”在她心底,教育是最朴素的事业,如同灌溉幼苗,周而复始地点种、耕作、间苗、收获,没有捷径,有的只是投入和期待。

所以,丁利民对学校参加的各类比赛从没有评奖要求,既不奖励获奖者,也不批评失败者,她所期待的并不是领奖台上的辉煌,而是生命的欢畅和拔节的脆响。“我希望老师和学生都能享受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我眼里她们都是第一。”

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

就在几天前,丁利民在微信上发了一组击剑队孩子们的照片,对其中那个神采奕奕的女生,她写下了这样的话:“每一样运动和姿态赋予每个人不同的意义,小姑娘体育成绩并不好,但击剑却很有天赋。一剑在手,心中便充满了自豪。课程的意义就在于提供孩子们更多成长的可能性。”

“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这句贴在上理工附小教学楼最显著位置的话,如今也深深印在每一位教师的心里。这句话里充满着丁利民对教育的理解和对理想的追求,“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禀赋,教育就是要肯定和尊重个体的生命价值、个性差异,让每一个不一样的孩子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成就最好的自己和精彩的人生。”

为了给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多的可能,她鼓励教师们开设了棒球、拉丁舞、中华美食、小黄莺歌唱团、小家政、旅游先行者……八大类八十多门拓展型课程。每天三点半后,校园就成为了孩子们的伊甸园。课程进入和退出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们是否喜欢和选择,以此鼓励和推动教师去研究孩子的兴趣和成长的需要。

因为不功利,所以教师们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关注孩子上;因为相信每一位师生的潜能,所以师生共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可能与精彩。

在她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刻在墙上的理念一步一步地落地而行。历时六年完成的男生女生性别教育课程,不仅出版了全国首套小学性别教育实验教材《男孩女孩》,研发了相关的家庭教育读本。而且已经将视角延伸到对男女生性别差异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中,引导教师研究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智力和心理有些偏差的特殊学生,有了属于他们的资源教室、“小星星特教课程”、个性化课表;博物馆课程从原先的走马观花,发展到如今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奇妙探究之旅……

一个“舵手”的坚持与梦想

丁利民说,她特别喜欢和自己较劲。同事们也送了她个外号——“十万个为什么”。即便是常规的工作,她都要问教师“为什么这么做,想解决什么问题”。被“逼”急了的教师甚至“哀求”说:“校长,你为什么有那么多为什么?”

每次开行政会,丁利民必说的也是“最近读什么书了,又有什么新想法了。”因为在她看来,学校办学的经验可以复制,但是校长和教师的成长只有靠自觉,不想成长的校长和教师,复制不了任何经验。

“她是一个怀揣教育梦想的人。”教师薛蕾说,“一次与校长闲聊,说起她很理想化,老师们有时达不到她的要求,我记得当时校长说:‘我就是个舵手,如果校长也没有梦想的话,学校这艘船又将驶向哪里?’这句话让我很感动。”

因为梦想,丁利民坚持着她的坚持,未曾动摇。

为了改变学校考评体系论资排辈、教师缺乏活力的现状,她坚持打破大锅饭,改革教师分配制度,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评级向骨干教师倾斜。

为了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她坚持引入“家长、学生满意度调研”,哪怕开始时面临有的骨干教师不足50%的满意度。而今天,学校的“满意度调研”都已经达到96.8%以上。

丁利民理想中的学校,可以为了孩子的成长做最微不足道的小事,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待。学生学得很安心,因为学习是自己需要的;教师们教得也很安心,因为让孩子成长是他们需要的。生命是很丰满的,不紧张、不追赶,彼此静静地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来源:201431《上海教育》杂志)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