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两所中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会议案例

发布日期: 2014/07/16      浏览次数: 47  


 

 两所中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会议案例

案例陈述

A中学年级组长、教研室主任会议下午四点开始。开会前一分钟,还有两个座位空着。该校张校长说:现在开会了,大家都很忙,这是会议议程,每人取一张。大家都知道,教委将在本市选择一些学校,进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我建议我们学校争取这个试点的机会。我相信大家都已看过教委的文件,以及我为本校拟订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计划。这时门开了,迟到者小心翼翼地进来,关上门,坐到空位上。校长看了他一眼,继续说:对于我所拟订的改革试点计划,以及对你们年级和教研室的要求,大家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会议如此继续下去。

B中学年级组长、教研室主任会议也定于下午四点召开,开会前五分钟,该校王校长已在会议室与各教研室主任交谈。四点零三分,校长看了一下室内说:我们再等宋老师一会儿,我知道他对这个议题很有兴趣。四点零八分,王校长建议会议开始,让大家随便坐。王校长说:通过今天的会议,我想了解各位对教委关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计划的看法。我们学校是否要争取试点?大家有什么意见?”大多数与会者都发表了意见,大家都同意学校试点,并提了试点改革的建议。王校长正要说话,宋老师进来说:抱歉,迟到了,我与家长谈话,多用了一些时间。”“没关系,倒杯茶,拉把椅子来坐,我告诉你刚才谈了些什么。王校长说道。宋老师坐好了,会议开始讨论校长提出的问题——“我们如何拟订改革试点计划。(庞惠敏)

案例思考

1.如果你是校长,针对教委关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计划,将怎样组织召开年级组长、教研室主任会议?

2.请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两所中学校长的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进行分析。

3.请运用决策理论,对校长如何主持好决策性会议、如何实现决策科学化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

会议是学校领导组织讨论、进行决策的重要形式,也是校长开展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如何使会议议题集中、时间安排合理、会议效果显著,校长作为主持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组织一个决策讨论会议,不仅涉及会议组织的艺术,还对校长的领导能力、方式、风格和决策方式有较高要求。

学校领导在决策之前应充分认识到开讨论会的重要性,在主持讨论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发动头脑风暴的方式,充分听取各方建议,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奠定基础。在学校工作的实践中,校长要想成功主持决策讨论会,并取得预期效果,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要给予与会者充裕的思考时间;明确讨论会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如果需要集思广益,要注意激发与会者发言的积极性,主持者最好不要先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会上尽量避免让小事占据大时间;善于归纳总结。

早期的领导行为理论探索了三种领导维度——独裁型风格、民主型风格和放任型风格。独裁型风格的领导者倾向于集权管理,采用命令方式告知下属使用什么样的工作方法,作出单边决策,限制成员参与;民主型风格的领导者倾向于在决策时实施授权管理,鼓励成员参与有关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的决策;放任型风格的领导者给群体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作出决策,并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做法完成工作。研究表明,民主型风格更有利于工作,相比专制型领导者,在民主型领导者所领导的群体中,下属有更高的满意度。

在此我们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比较两所中学校长组织的决策讨论会,对校长如何主持讨论会、如何实现决策科学化进行分析。可以根据以上主持决策讨论会应遵循的几个原则,结合学校领导理论比较分析两所中学校长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的不同。

A校校长倾向于专断型、独裁型的领导方式,B校校长倾向于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具体表现在:首先,与下属的关系不同。B校校长更重视与教职I的关系,是以人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型领导,重视每一位教职工的建议,主动引导教职工更多地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二者面对迟到者的态度以及会前的行为不同。A校校长会前没有与教职工进行交流,会议准时开始并直接进入主题,对迟到者采取冷处理。B校校长在会议前与各教研室主任交谈,并稍微推迟会议时间等待迟到者,对迟到者采取关心与宽容的态度,并使他马上融人会议的讨论中。

其次,决策的方式不同。A校校长倾向于命令型风格,而B校校长倾向于行为型风格。命令型风格的领导者思考问题的方式是理性的,他们讲究效率和逻辑性,决策制定简洁快速。这通常是由于只考虑少量信息和评估少数方案的缘故。行为型风格的领导者同其他人相处得很好,他们愿意接受来自下属的建议,通过会议的方式进行沟通。A校校长虽然也采取会议决策的方式,但会议之前自己已经决定争取试点机会并拟订试点计划。决策已经由校长作出,下级无权参与,仅仅是讨论校长拟订的试点计划。而B校校长则组织下属讨论,集体决定是否要争取试点,并提出建议,共同讨论制订试点改革的计划方案。

再次,从组织决策讨论会议的艺术来看,两校校长的风格也有很大不同。B校校长更善于组织决策讨论会,并使之起到作用,达到组织会议的效果。具体表现在:开决策讨论会的一个关键原则就是主持者不能首先发表自己的见解。主持者率先发表自己的见解很容易为讨论定出基调,形成框框,使整个讨论会受到影响,限制与会者思维的发挥。A校校长在讨论会开始就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要求大家根据自己拟订的方案进行讨论,实际上已经作出了决策。这样进行讨论很可能会出现冷场,导致教职工产生不满情绪或发出一片赞同声。与会者不发表任何意见,使得会议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而B校校长很重视下属的意见,有效把握会议的议题和进度,善于引导与会者围绕主题充分发表意见,讨论的过程既是发扬民主的过程,又是统一思想的过程;善于总结归纳,按照议题逐项进行,形成二致性的意见。这也是校长讲究和发挥领导艺术的结果。

对两所中学校长组织的讨论会进行比较分析后,我们可以讨论校长如何通过会议来实现决策的科学化。领导的几种不同的方式和决策的不同风格虽然具有明显的差别,但大多数校长通常都具有一种以上的决策风格。校长面对不同的情况可能采取不同的领导风格,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的领导方式和处理方式。因此,不能笼统判断A校校长和B校校长组织学校会议、开展学校工作谁好谁坏。不同的领导者面对不同的学校环境、工作和任务的重要程度表现出不同的领导风格,要用一种权变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但领导的方式和艺术也直接影响着领导的有效性,所以校长也应十分注意领导艺术的运用。一个成熟的领导者能自然、贴切地将有效的方式融于自己的各项工作中。

那么校长如何实现学校决策的科学化呢?校长管理学校时存在各种各样的决策——个人决策、群体决策、民主决策和参与决策。校长采取哪一种决策方式,要根据问题的性质来选择。问题的重要性是校长决定如何对待问题,在组织的哪个层面上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无论采取哪种决策方式,按照一定的逻辑方式进行有助于校长实现决策的科学化。这个决策逻辑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识别问题、确定决策标准、拟订方案、分析方案、选择方案和跟踪决策的执行。会议是校长实现群体决策、民主决策和参与决策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校长在组织决策性讨论会时,必须充分注意以下四点:首先,在会议之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必要的时候作好调查研究,征询各方面的意见,并做好会前的文案工作;其次,校长作为会议的主持者,要能把握住会议的气氛;再次,校长要积极引导与会者紧紧围绕会议主题充分发表意见;最后,能否对会议作出总结、归纳并最终形成决议,校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源:程凤春主编:《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