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结束的争论
案例陈述
某校C老师,担任四年级某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平时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管理班级也很有方法。小Z是这个班的一名学生,淘气,顽劣,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做小动作或与其他同学交谈,影响他人学习,扰乱班级课堂纪律,令各科老师都非常头疼。C老师多次跟其家长联系反映情况,但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老师的反映不予理睬,更不配合。C老师为了帮助小Z,经常找他谈话,指出他做得不太合适的地方,并制定措施帮助他改正。但是由于得不到家长的配合,收效甚微。
有一次,C老师发现小Z给同班一名女生写的所谓“情书”,一气之下就把小Z调到了这名女生的旁边,引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并对他们指指点点。这让小Z非常难堪。第二天他就没来上学。开始C老师以为小Z生病了,就没太在意。可是他一连三天都没有上学,C老师就往他们家打电话询问。小Z的妈妈很生气地说C老师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小Z不愿上学,并扬言要到学校向上级领导反映这件事。
发生了这样的事,学校自然很快就知道了。学校领导对此事非常重视,迅速组织人员对此事进行调查。C老师认为在这件事情上自己很委屈,所以和学校很不配合。她认为,小Z的学习情况学校很早就知道,但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可现在出现了这种事情,学校却把责任全推在她身上,这样的做法很不公平,所以她的情绪很不好。之后,由于与政教主任交流这件事时情绪非常激动,她一气之下愤然离开学校,想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学校处理这件事情的不满。学校一方面安排其他老师来代替她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校长在两天后与她联系,约好面谈的时间。经过校长与她的多次交谈,C老师从与学校对立到最终与学校达成一致意见,主动向小Z和他的家长道歉,并在全校教师面前谈了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识。通过对这件事情的处理,学校明确向全体教师表示,出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了问题以后教师不与学校合作。这种局面学校很不好处理,搞得学校很被动,同时对教师个人的发展也很不利。
这件事情似乎就这样过去了,但在教师之间产生了一些议论。有的教师认为,这样处理对C老师似乎有些过分,老师的权利谁来维护?有的教师认为,学校这样处理,也是为了维护学校的利益。因为这件事情一旦闹大,对学校的声誉会有很大的影响。学校的声誉不好,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源和教师的待遇。还有教师说:以后真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学生的问题,如果处理过轻,如蜻蜓点水,对学生没有任何触动,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处理过重,学生家长就会告你有师德问题,真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好尺度。(李常颖)
案例思考
1.你认为学校对C老师和小Z的处理是否合适?为什么?
2.如果你是C老师,将怎样对待像小Z这样的学生?
3.如果你是学校领导,将怎样就此事与C老师进行沟通,并作出处理?
案例分析
管好学校,校长是中心人物;教好学生,教师是中心人物。教师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对学生来说,教师是最主要的管理者、教育者。而学校领导在管理活动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师身上。案例不仅涉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也涉及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中心资源,因此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是中小学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校长如何做好教师工作,教师如何做好学生工作,关系到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声誉。
该案例我们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学校领导对C老师的处理是否合适,学校领导者应如何根据教师的特点进行工作。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对C教师对小Z的处理进行分析。学生是学校和教师教育(包括管理)的对象。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否得法,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人才的培养。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学生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对各种不良倾向能自觉抵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对学生既要善于管又要善于放,用正确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而不能给学生定性,对一些特殊情况要防患于未然。
案例中的小z是比较淘气的学生,C老师经常找他谈话并帮助他改正做法不合适的地方,出发点是好的。针对小Z给同班女生写情书这件事情,C老师的做法却是不可取的,其做法对学生自尊心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了防患于未然,C老师应该细心观察,捕捉现象,还要注意赢得小z的信任,然后引导他正确把握自己的感情。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智发展的时期,其任务主要是学习,身体发育还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写情书可能只是出于对异性的好奇和好感。对于这种情况,C老师不应该采取这种办法,而应该采取慎重的态度,防微杜渐,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适当的情况下,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与家长一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对教师来讲,如何与家长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也是在学生管理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对他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不符合学生管理规律规范的行为,而应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其进行管理和教育。
在对C老师对小Z的处理进行分析之后,回到我们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学校对C老师的处理是否合适。教师自尊心强,工作上希望得到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学校领导者正可以利用这种心理特点来帮助教师克服缺点。帮助的方式就是同教师谈心、交朋友。如果教师把学校领导当成了知心朋友,就会把领导的批评看成是真诚的帮助。而采用点名批评等公开批评的方式,会对教师的自尊心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不可能收到好的管理效果。对于个别教师的违法乱纪行为,应该进行严肃的批评和必要的处理,不能姑息迁就。但是对于教师管理学生不当的问题,应耐心帮助,而不宜采取公开批评指责的方式。
在案例中,C老师对小Z情书问题的处理对小Z的自尊心造成了伤害,她这种管理学生的方式是不恰当的。学校对C老师的这一管理行为,采取了谈心的方式,使C老师扭转了与学校的对立情绪,并认识到自己做得不合理的地方。校长这种缓冲处理的方式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看是可取的。校长通过与C老师谈心,使其转变了与学校对立的态度,并向小Z的家长道歉。但是又要求C老师在全校师生面前谈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并且以这件事作为案例,向全校老师表明学校对待教师问题的态度,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心理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自尊心强,希望得到学生的尊敬,也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学校领导不宜在公开场合对教师进行点名批评,更不宜以某位教师为负面典型。这样不仅会对其自尊心造成伤害,而且也会影响其他教师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
在案例中,校长对C老师的处理,表面上来看解决了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但实际上却引发了其他教师对教师管理的看法和意见,增加了教师的负面工作情绪,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这种处理方式也没有对学生起到明显的教育作用,反而使C老师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来源:程凤春主编:《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