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发放为何事与愿违
城区某小学在分配一年一度的年终奖金(人均6000元)时,年轻的校长为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通过发放奖金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制订出详细的,具体的量化考核方案。此方案分成德、能、勤、绩四大块,每块25分,总分100分。考核得分列前五名的教师定为A等,年终奖金6500元;考核得分为最后五名的教师定为C等,年终奖金为5500元;考核得分在中间的教师定为B等,年终奖金为6000元。该方案交由教代会讨论。在教代会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们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方案非常顺利地得到通过。
接着.各条线的负责人根据方案进行认真考核,如负责“德”的教师对有违反师德的要扣分,有闹不团结的要扣分等等;负责“能”的教师对教案上没有写这节课的上课日期就要扣分,没有写课后小结的要扣分,听课本不足24节的要扣分,没有写听课感想的要扣分,迟到要扣分,早退也要扣分……为此教师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补课”,目的就是不要落到最后五名。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列出了高低分,产生了前五名和后五名。
结果出来后,教师们反响非常强烈:后五名的教师非常不满,其中一位年轻的班主任教师说:“我一年工作非常努力,认真负责,而且还是班主任,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吗,难道就是因为对校长有意见就被列为C等?”一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说:“我的课在学校教师中算是比较多的,还为学校建立网站,平时还给许多教师做课件,教师有求必应,凭什么把我定为C等?”因此,这五名教师迟迟不肯签字领奖金。
而前五名的教师少拿了500元钱心里也不舒服,觉得这500元钱是从后五名教师的口袋里拿来的,很不是滋味。一位校长十分信任的教师说:“我才不想多要这500元钱,拿着它真是吃饭不香,觉也睡不好,总感觉是从人家口袋里拿来的,真不好意思,但是不拿又怕得罪领导,实在是左右为难。”
作为一校之长又是怎样说的呢?她说:“我就是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吃大锅饭,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我就是要改变这所学校原来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局面。他们几个少拿几个钱就有意见,这也很正常,他们要说要告我,随他们去,我就不信邪。”
被定为C等的五位教师在党支部书记、学校工会主席以及其他有关教师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后,在学期结束的最后—小时才签字领了奖金。
问题与思考:
1.你对按照打分形式排出最后五名定为C等,并按等级发奖金的做法怎么看?
2.你对这位校长的强硬做法认同吗?
3.怎样在学校管理中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案例教学思考:
奖金分配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不能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不易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确实需要改革。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年轻校长的改革到最后连她自己也想不通:本想前几名的教师会更加支持、配合学校工作,起到激励作用;后几名的教师会引以为戒,今后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工作,起到警示作用。恰恰相反的是,前几名的教师根本不想多拿那500元钱,不仅不感激还成了负担;后几名的教师根本不服气,认为不该少拿那500元钱。
其实,这位校长要深思的是:你制订方案的时间是否恰当.你是否因人而定呢?分出名次总会打击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这类似末位淘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按照如此细的方案打分,会把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去。如考核教师的上下班,早已被认为是最低级的学校管理手段。教师的工作不是计时计件的工作,在时间上管束教师不是教育管理的重心。因此,我们是不主张在上下班上“管死”教师的。作为学校管理者,更应该在宏观管理上做文章。
(来源:周俊 《学校管理案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