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惩罚学生的权力吗?
Z校是—所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心小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周边的农村,小部分来自附近的大专院校。—直以来该校教师教学严谨,学校教学质量在该地区名列前茅,是省示范小学、国家级绿色学校。
新课程实施后.结合创人民群众满意学校,该校开展了“让每一个学生在温暖的情怀中学习”的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实践“人本”思想。在教育教学中要求全体教师做到“三要和三禁”,即“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严禁粗暴对待学生;更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严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多用激励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严禁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两年的实践,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少了,激励多了,普遍形成了一种对学生理解、宽容、赏识的教学氛围。但教师中也出现了不同声音:一是学校教学常规受到一定冲击,表现在课堂纪律上尤其如此。有的教师反映,以前上课预备铃响后进教室前,听到的是一片诵读声,现在是学生边准备学具边说话的声音,一个问题问下去,是每个人都争着发言,少有倾听同学发言的学生。二是部分学生的个性太过张扬,有些甚至达到了自私程度,心理承受力却明显减弱。有的教师在教学案例中写道:某某同学,今天举手要回答问题,我没有叫他。同学反映他一下课就故意和周围的同学闹别扭,今天的课堂作业又不做了。三是很多教师也反映对个别不做作业的学生和个别在班级中经常小打小闹的学生除了联系家长外,几乎束手无策。为此,有些教师提出要开展教育惩罚。
针对上述情况,Z校教导处W主任主持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学校教育沙龙,让学校的每位教师就“教育惩罚”进行大讨论。在3个多小时的讨论中,形成了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是教师没有惩罚学生的权力,现今的师德规范和教育法规也禁止教师惩罚学生,认为不能开展惩罚、并从人文主义和“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等成功案例加以例证和说明。另一种观点是惩罚和激励—样是有教育的功能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惩罚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权力。最后,W主任请该校校长针对该讨论作一个引导件的总结。
问题与思考
1.如果你是该校校长,你会做什么样的引导性总结?
2.如果你是该校教师,你赞成哪方面的观点,为什么?
案例教学参考
首先,教育的强制性需要惩罚作保证。诚然现今应大力提倡“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因为长期的应试教育和几千年的师道尊严极大扼杀了学生的自尊、自信和创造力。但是,学生犯了错,到底要不要“惩罚”,从教育对象——学生的未完成性、不成熟性以及教育的强制性,决定了适度的惩罚是对教育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
其次,充满爱心地真正为学生发展着想是教育惩罚的前提。教育惩罚应该是有特定含义和应用范围的。它的前提是“充满爱心”,仅仅是引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是为了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第三,尊重、信任是教育惩罚的基础。当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建立了一种相互尊重和信任的情感关系,自然而然地学生和家长会相对冷静地面对惩罚。同样的,有了这种尊重和信任,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必要的惩罚时,也会更冷静地思考.更会从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面去思考,从而做到适度、有效。
当然,惩罚是必要的,但不是必需的。在运用教育惩罚时,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更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同时不能违背教育法规,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要做到适度。即惩罚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适应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运用教育惩罚时,还要凸显教育惩罚的教育性,要能促进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或进步。不能为了惩罚而惩罚学生,更不能因自己的一时意气而惩罚学生。实施惩罚不能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应促进师生的交流和教师与家长的交流。
(来源:周俊 《学校管理案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