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由“文三理五”引发的思考

发布日期: 2014/07/22      浏览次数: 43  


 

 由“文三理五”引发的思考

S中学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初中,建校十多年来.由于生源及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原因,该校的教学质量在区里一直处于后列。该校最近调来了一线分管教学的楼校长。新官上任三把火,楼校长对全校一线教师一学年的历次考试成绩并结合区“抽测”成绩作了一个较为细致的分析,发现了问题:有些教师的成绩在全区能占一席之地,而有些教师与同一备课组小其他教师平均分相差10分之多,最大的差距居然在30分左右,有些班级成绩遥遥领先,有些……即我们常说的“不平衡”现象:学科发展不平衡,英语学科力量较强,但数学、自然学科力量过于薄弱;同一学科不同教师之间不平衡;同一年级不同班级之间不平衡等。这些不平衡现象严重制约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总体提高,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为此,楼校长推出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其中,“文三理五”的决定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楼校长提出的“文三理五”的决定是这样的:在每学期期中和期末的考试中,同一备课组文科教师之间的平均分差距不能高于3分,理科教师之间的平均分差距不能高于5分。该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聘任和年终奖直接挂钩。

为此学校召开了中层干部、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联席会议,讨论这个方案。会上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争论。—部分人认为该方案可行,对形成一个好的竞争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一部分人认为虽然该方案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不好的方面.那就是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竞争现象,考核结果与聘任和年终奖挂钩也非常不人本。还有一部分人替那些“弱势群体”抱不平.说有些高级职称者多半体弱多病并且新课改的理念在他们身上不会转化为新的教学行为,有些教师尽管教学成绩差点,但他的勤奋精神,服从态度还是好的……联席会变成了辩论赛。楼校长生气了,他拍了—下桌子,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他语重心长地和大家谈了他的一些想法和思路。或许是迫于压力吧,最后,大家勉强达成共识。

决定在“带长”们的解释和要求下发布了。教学上确实出现了焕然一新的面貌,原本无人问津的自修课成了香悖悖,教师在执行教学常规方面也更加细化和本土化了,课外辅导的氛围非常浓厚。楼校长看在眼里乐在心中,许多教职员工都庆幸他们终于有了一位“姓教”的校长。

然而,接下来的几件事情却让楼校长陷入了无边的烦恼之中。

初二(4)班李师和王老师为抢一节自修课发生口角,最后都失去理智而大打出手,老师被送到医院。虽是轻微伤,但这毕竟是师德方面的问题,楼老师联系德育副校长,先是到医院看望下老师,然后向李、王二人进行了沟通,分别给予二人相应的处分,总算平息了一场风波。

终于到了期中检测的时候,为了公平起见,楼校长不惜以重金请专家给各年级出题,考试还算顺利,成绩也有一定的起色,但还是有六位教师进入了“黑名单”。按照方案的规定,他们都要扣除年终奖的二分之一。六位教师吵到校长室,声称不干了。一位教师还说楼校长的做法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言辞非常激烈。楼校长先肯定了他们近段的表现,然后说关于扣奖金的事情过几天再给他们答复。期末民主评议校级干部的时候到了,楼校长的述职报告虽然赢来阵阵掌声,但大家都看得出楼校长紧张的神态,他担心和在乎教职员工对自己的评价。几天后,教育局领导把楼校长“请”了去,楼校长受到了严厉的批评,焦点就是许多教师质疑“文三理五”的决定。

一系列的事件过后,楼校长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出台“文三理五”这个方案的初衷是为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而现在,首先是联席会上争论不休.然后是“件件令人头病的事情出现,而自己新官上任却受到多方面的质疑。楼校长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了内心的苦恼和反思。“文三理五”看来要流产了。

问题与思考

1.你认为楼校长还会坚持他的“文三理五”的决定吗?

2.你认为“文三理五”的决定折射出当前教育的哪些问题?

3.从学校管理角度看,你将如何对待教学中出现的“不平衡”现象?有何举措?

案例教学参考

“文三理五”的决定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楼校长及S中学管理层的许多问题。

一是没能处理好谋与断的关系。不谋而断的方式是一种官僚主义作风,其决策人在决策之初就没有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失去了民主,也就失去了人心。

二是缺乏对竞争的正确引导。—个学校的发展,靠的是团队的发展,整个备课组没有提升,而只是其中的个别组员进步,那只能是个人英雄主义罢了。另外,教学质量的优劣,关键在课堂45分钟上的比拼,而不是靠加班加点。因此,作为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有责任让大家明白“水涨船高”与“水落石出”的关系。

三是缺乏对教育思想的领导。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我们提倡“生本”的同时,作为领导也要非常重视“师本”。人是有差异的,作为分管领导,应该走进教师的课堂,走进教师的心中,通过指导、谈心、开展活动等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学技能的提升。

(来源:周俊 《学校管理案例教程》)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