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多的和缺的

发布日期: 2014/07/22      浏览次数: 49  


 

 多的和缺的

学年末,某校校长正在办公室里总结学年工作,办公室主任推门走了进来,递上一份资料。

“校长,这是下学年人事安排的大体情况,请您过目。”

校长接过材料先没有看,而是问了—句:“有什么问题吗?

“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年初我们是按新招8个教学班核定的人员编制,并且在师范院校召开的双向人才交流会上,我们按照这个编制数签订了语文和数学教师,但是没有签到缺少的英语教师。而现在根据教导处的统计情况看,下学年实际能招收的学生只有7个教学班、这样在语文和数学学科上将各多出半个教师。二是英语组的A老师因怀孕,下学期不能来工作,现在代课人员还没有落实。”

“哦。”校长一边应着,一边翻看着手中的材料,—边思索;学校已经连续几年出现这种奇数教学班,给人事安排带来很大的不便,加上诸如女教师的生育问题,如不能科学合理地解决好,会对下学年的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这样吧,你把这个材料复印好后发给各位中层以上领导看看,特别是教学这条线的,后天的行政会上我们—起好好讨论一下。” 行政会上,就学校下学期的人事安排问题.领导们展开了门论。

校长:“学校下学年的人事安排情况,材料前天大家就已经看过了,刚才办公室主任对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也已经作了介绍,特别是A老师的安排问题,大家看看,怎么解决比较合适?

A老师的预产期是在什么时候?”教学副校长问。

工会主席说:“大概是十月初吧!”

“必须请个代课老师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不允许有空缺岗位啊!”教学副校长说。

教导处主任答道:“现在代议老师很难请呀,特别是英语学科,连新教师都供不应求,要找个能放心工作的老教师困难不小。并且要找代课老师就得赶快,教师不像是其他行业,到了九月要么就是不想再做的,要想干的别的学校早就抢光了。”

 “那A老师的工作怎么安排,下学期开学到十月初预产期,毕竟还有—个多月呀。”工会主席问道。

副校长说:“要不先去找代课老师,下学期开学初先让A老师上课,等到预产期到了代课老帅就能马上顶上。”

“那岂不是要这个代课老师空等一个多月,万一预产期不淮还得随时候命,这样谁肯来呀。我看还是做做工作,就请她从九月份开始休息吧,也算是一种照顾。”

办公室主任马上接道:“那恐怕也不行,一来关于产假的休息时间上级是有明文规定的;二来这一个多月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月,它涉及许多切身的经济利益,—般谁肯在这时候请假呀。”

工会主席接道:“要不这样,先找到代课老师请他从九月份就开始上课,八老师学校就安排一些照顾性的轻便工作吧。”

书记说;“可以安排什么轻便工作呢?再说本来语文和数学还多半个老师呢!我说还是这样,新大学生英语四级水平总有的,能不能试试看让他们各带一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这样问题不是全解决了吗?

“办法是不错,问题都解决了。可是具备英语四级水平和能上讲台教英语是两码事。再说本来就是新手,其专业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下子又要加上一个新专业,我不放心。何况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一直不理想,这样做太冒险。”教学副校长说。

书记接道:“就是因为一门不理想,我们可以试着改革一下嘛。这几年新分配进来的同志干劲都不错,更难得的是都涉猎很广,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多媒体的使用样样都行。年轻人的这种朝气是难得的,我觉得可以从他们身上进行一个教学试验,借这个机会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

“就算是试验,我觉得一下子用两个新教师面铺得也太大。我们不能光考虑学校的闲难和问题,还得从新教师个人身上考虑一下,他们刚踏上工作岗位,对未来既有憧憬也有困惑,万一试验失败,会影响他们的信心和将来的发展的。”

领导们激烈的讨论仍在继续……

问题与思考

1.作为学校的领导,你觉得该如何安排A老师?

2.你对书记提出的“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思想是怎样看的?

案例教学参考

女同志的生育问题是各行业在招工用人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前提条件,许多单位在招工时对这个问题或明或暗都有所提及。对于教育系统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来说,更是经常困扰学校领导的—件事情。现在由于学校的经费问题,一般来说学校的编制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缺编现象。所以一旦遇到女教师的生育问题,总是让人感到很棘手。

面对日益繁重的教育工作和沉重的心理压力,学校对于怀孕女教师的工作安排也有说不出的难处:首先从教师个人的角度上看,这些女教师一般处在中级职称的评职时期,很可能会遇到班主任龄的问题,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看,如果一位教师教了一段时间后因怀孕而更换成代课教师,然后等假期结束后再换回来,这对于学生的适应教学能力是一种考验。

面对新的教育形式,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型教师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特别是在即将推广实行新课程的今天,新的课程标准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了,特别是教师的知识面、学科综合能力上。教师的发展必须先于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切实、扎实地开展新课改工作。同时,这也不失为解决一些学校中存在的学科师资不均衡问题的好办法。

(来源:周俊 《学校管理案例教程》)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