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论文收得上来吗?

发布日期: 2014/07/22      浏览次数: 59  


 

 论文收得上来吗?

一年一度的论文上交时间到了,教科室负责人老师对今年的年度论文上交情况很重视,开学初也作了动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教学问题,注意资料的累积,并重申了上交论文与教学考核挂钩,与教研组考核挂钩。老师平时也经常关心教师的研究方向,但总有些教师说近段时间很忙,等空一些时一定会写的。在原计划的上交时间的前一周,老师考虑到老师们可能会忘记这份开学初安排的任务,特意在校园网上出了个通知,强调了上交论文的格式从要求,并用电话通知了每个教研组长,要求教研组长督促组员完成任务。预定的时间快到时,越来越多的文章交了上来,老师对今年的论文上交情况很满意,每位教师都及时交了论文。学校对年度论文的评审有专门的机构,称为教学研究成果评审小组,其工作职责就是对校内的成果及论文进行评审。在评审前,老师一般要进行初选,主要是剔除一些内容空洞、应付性的文章。老师对所有的文章进行了浏览,在上交的论文中看到老师的文章有些眼熟,怎么回事?是不是抄袭?老师就将题目在网上搜索引擎GOOGLE中一搜索,发现在某教学网站中有一模一样的文章,除了署名外其他没有任何区别。老师陷入了沉思,学校一年一度的论文制度从教科室成立以来就实施了,每年教师都能按时上交文章,但每年的论文质量并没有什么大的提高.并且每年总有些文章有些眼熟。虽然存在“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现状,但完全整篇复制的文章倒是第一次出现,老师颇感意外。

老师找来了老师,了解情况。老师表现得很尴尬,但他马上申明了他的理由。工作很忙,上课学生又不好管,晚上很多时间都在备课,班主任工作又很杂,白天总是为学生管理的事花费很多的业余时间,实在是没有时间去写文章,所以在网上搜索了这篇文章,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如是文章不交,既关系到自己的考核,又关系到教研组的考核,特别是组里其他的同事会有微词。那很不好受。并且说与论文这种形式化的东西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并没有实效。并对老师说随便他如何处理,扣钱也罢,取消评优资格也行,以后也只能这样来充数。

老师陷入了思考,学校对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一年—篇的论文。并且教师对这种要求已成为习惯,每年都能按时上交。早些年,很多教师每年多以教学总结、教学随笔来交差。近几年,教科室提出文章要与自己工作过程中的教学问题、教学闲惑、教学情景相结合,教师交上来的文章中不少出彩之作,但部分抄袭现象也慢慢出现了,这次干脆整体抄袭。他思考着或许这种对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的评价不够合理,或者说这种方法有问题。他一直有个想法,想取消这种一年每位教师一定要文一篇文章的制度。但又担心从此教师们不会再重视教科研,更加不关注教学研究,在教师本来就不重视教科研的情况下,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受到削弱。老师很是苦恼。

经过这次事件,老师对全校教师做了个无记名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老师不赞同每位教师一年一定要交一篇论文的规定。老师与主管领导谈了想法,提议是否取消每年强制性的论文上交。主管领导很支持。认为可以试试看,但要求教科室平时关注教师们的教学研究,并处理好积极进行研究并出成果老师的激励工作。于是,老师决定下一年度不再采用原来的交论文形式,不作统——要求,而是改为自愿上交。修改了考核办法,制订激励措施,加大对每年能出研究成果的教师的奖励力度。但自己也不确定自己这样的做法对否,很是担心:明年的论文收得上来吗?

问题与思考

1.对赵老师下一年度收交论文情况作个预测,并说出理由。

2.对教师评价采用量化的形式,你认为应尽量采用,还是尽量避免?

3.教师对决策认可度低因素会影响你对决策的执行吗?

案例教学参考

这个案例反映了学校教科研管理中比较普遍的—种现象.它的背后就是布置任务的科学性与教师的认可度之间的矛盾。每学年上交一篇论文,这是一般学校通用的方法,以此来评价教师的科研能力。事实上这种量化的结果就是造成—种假象:科所能力=论文质量,说明学校对教科研的基础普及工作还没有到位。小学的教学任务及学生管理工作任务很重,中学教师的理论及写作能力较弱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任务传达并经过充分论证有科学性,教师却对此制度认可度不高。由于学校处于“人一人一人”的工作环境中,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说,在某些情况下教师的认可度比科学性会显得更重要。老师下一年准备不再要求每位教师一定要交一篇论文,这就是一种认同教师认可度的非公平性的政策。这一政策在合理的引导下,认同教学研究的老师并不会因此而忽视研究,也能让暂时没有兴趣的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其他学校工作上。另一有利的结果是消除了学校政策非严肃执行的一块空间。因此,老师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论文一定会文上来,质量也一定会提高,但论文数量一定达不到百分之百。

(来源:周俊 《学校管理案例教程》)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