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沙龙”能取得实效吗?
A学校是杭州一所职高,该校语文组有10余人,其中有2位副校长,2位中层干部,1位年级组长,4位班主任。语文组不仅承担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开设了4门选修课,而且承担了学校与“大语文”有关的一切活动的组织任务,包括对学校各种书面文字材料的修改任务。因此,组内每一位教师都为应付完成手头工作而繁忙异常。
因为教育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们每天从踏进学校的那一刻起就一齐忙碌不停,甚至放弃午休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谈心交流;每天延迟下班时间,更是大多数教师的家常便饭。在职高,专业课是主干课程,文化课是辅助课程,因此,语文组教师对教学停留在“为教而教”的阶段,只求常规教学不出错,考试成绩基本持平就行。每周三的教研活动时间大多数教师认为手头有做不完的事情,何必还浪费在这些无用的事上?于是教研活动基本处于有事说事,无事散会的状态。
语文组的老组长退休了,新一任的语文教研组长小王上任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任组长总想有所作为。小王发现教研活动的时间,大家很不重视。组员在每周三教研活动时间,有的去开会了,有的要管理班级,有的拿着作业本在教研活动时批改,教研活动如同一盘散沙,名存实亡。
新组长小王为此非常烦恼,思索良久之后,想出一个对策。周三的教研活动的时间又到了,小王买来了很多吃的,有水果、花茶、干果等等,然后一一通知组员前来开会。这—次,教研的效果出奇的好。不仅人都到齐了,而且也没有人批改作业。因为大家都在吃,就腾不出手批改作业了。在喝茶、吃果子的时候,组长拿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要议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家进行热烈地讨论。小王觉得此法还挺管用,于是边吃边讨论活动方式成为语文教研活动的特色。
其他教研组,对语文组教研活动的方式,有赞成者说:“这样吃吃喝喝挺好的,平时累得很,有一个放松的时间让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有反对者说:“在办公室里吃东两,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教师们对此现象议论纷纷。
校长听闻该组长在教研活动时让老师围聚在办公室吃吃喝喝,觉得不那么严肃,于是找来了该组长进行谈话。校长语重心长地对组长说:“小王,年轻人有改革的热情是值得赞扬的,但教研活动应该是非常严肃的事,怎么能让教师在办公室吃吃喝喝呢?”听了校长的质问,小王组长心里七上八下的,说原来组里教研活动的实际情况吧,怕有向校长打小报告的嫌疑,在情急之中,小王想出一条应急之法,他说:“校长,我们这种教研活动的方式叫沙龙研讨,我们正打算申报这个课题呢?”校长—听,乐了,哭眯隙地说:“小王,那赶紧去写个课题报告上来,市级课题的申报时间快到了,你赶紧准备—下,到时候在全校会议上把你们组的新做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小王躲过了校长的责骂,却背回来一个申报市级课题的任务,回到家里心思十分惶惑,心想:“这样做真的是沙龙研讨法?这样做就可以申报课题吗?”
问题与思考
1.小王的在教研组开展“沙龙研讨法”这种教研活动的方式,你赞同吗?
2.校长对该事件的处理方式是否恰当?
3.学校管理中如何切实开展学科教研活动?
案例教学参考
在本案例中,小王为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而开展的“沙龙研讨法”教研活动的方式,是组织管理的一种尝试。只是在开展的初期缺少了理论的积淀,小王只是模仿了“沙龙”的讨论形式,却忽视了这种组织形式的内涵所在。建议以此课题申报为契机,来构建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的特色。要让教研活动切实有效地开展,单靠“吃”来吸引肯定是不够的,其关键在于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所收获。因此,利用学校教研活动的时间定期召开教研组的“沙龙式教学研讨会”要定主题、定主讲,让组内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有互动的交流过程中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对课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同时,定期地开展教研组科研成果展活动,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的介绍和围绕课题研究进行的课堂教学研讨,教师可以通过个案的分析、开设观摩课、写作论文等各种形式来传播与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为教师个体的持续发展搭建舞台,让教师感受成功的喜悦。
但对于校长来说,仅仅只是以申报课题来促使小王创设教研活动有效形式是不够的。校长的管理层面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组,而是全校所有学科教研组。因此,校长可以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对课题的实施进行跟踪调查,对课题研究出现的问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讨论,对课题成功的做法进行推广,切实改变学校教研活动的现状。同时在推广语文组教研新方式的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学校层面的管理机制,使学科教研活动有考评和开展的依据,让教师能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脱出身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使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
(来源:周俊 《学校管理案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