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一个也不能少
A学校正在制订学校的教学规划,其中有一份是有关校本培训的。在校务会上,教导主任总结了前一阶段的校本教研情况,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一个关于培训对象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争议。校本培训:是全体教师,还是有所选择,能不能让40周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自愿选择。
教导主任反映,现在学校教师教务比较重,又要参加校本培训,对于年长的老师来说工作负担较重。另一个理由是:中老年教师,教学方法已成定势。要改也难了,听了也改不了,不如不参加算了。
教科室上任也提了意见:应该动员每一个老师都参加,听了—些新的观念才能写点科研文章。还是鼓励大家都来参加为好。
校长不好表态,就把问题交给学科教研组自行解决。不采取硬性规定,采取的是“缓冲”加“迂回”。就在这样的情况,数学教研组开始尝试探索学校的数学教研工作新模式。
数学教研组决定以这样方式来通知学校的学科教师参加校本教研。

通知一发,学校教师反映不—。其中张老师,42岁,中学高级,对教学有着独特的理解,但性格内向,不好表现。一看到这个通知,就和年龄相近的王老师商量,是否要参加培训。王老师,45岁,教学经验丰富,家务繁忙,对学校教学工作积极性尚可。王老师说了,培训是年轻人的事,我们老都老了,还能学什么?算了吧。张老师—听,王老师不参加,自己去参加培训会不会被别人说。想来想去,张老师也就不参加了。看到张老师和王老师不参加活动,年龄更大的那些老师都不参加了。
这样,数学组的校本教研就在年轻的伙伴中开始了。
校本培训活动中,年轻的教师们学习着一些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也不时对新课程中的—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有时甚至是争论。这样的教研继续着,教研组长却慢慢发现这样的教研有一些问题,有时争论不休但却难有导向,有时谈论观点过于理想难以实现,有时提出设想难以实践……有些青年教师也在一起抱怨,如果有一些引领就好了。
有几次,教研组长发现,校本培训争论的问题,年轻的教师会私下再去请教中老年教师,结果他们却能够得到满意的回复。面对这样的现象,让教研组长很是纳闷,校本培训,中老年教师到底要不要参加呢?
问题与思考
1.校本培训的对象是谁?
2.中老年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
3.怎样处理中老年精力减弱和校本培训任务增强的矛盾?
4.如果你是校长,你会要求所有的教师必须参加校本培训吗?
案例教学参考
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一个教师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从法律的角度看来,任何一个教师都享有参加校本培训的权利。虽然案例中没有明令禁止中老年参加培训,但另有文字把这部分人群单列,从某种意义上就流露了“可以不参加培训”的倾向。从享有权利的角度来分析,这是对中老年教师的不平等待遇。
中老年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是终身学习观念的直接体现。教学观念的更新,不能以教师所教的年级是否是新深程的教材,也绝不会因为教师是—位中老年教师而选择拖延与等待。如果我们放松对其中—个教师的培训,影响的将不只是—个学生。
中老年教师对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中老年教师身上的经验,是校本培训不可或缺的内容,校本培训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与教学不相干的两层皮。正是基于学校原有情况的一种教学发展,而中老年正是最了解教学现状,最能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培训主体。中老年教师参与校本教研,一定会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这种资源不能浪费。对于校本培训,作为组织者应该摆正心态,提高认识,坦诚地欢迎每一位老师来参加,发挥每一个群体的积极作用。年轻人的新锐气息,中老年教师的成熟和经验,形成合力,为整体提高学校教师业务水平创建平台。
(来源:周俊 《学校管理案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