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抉择
某重点中学副校长办公室,“嘟嘟……”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刚刚陷入沉思的L副校长的思绪拉回到电话机旁。L副校长拿起话筒,一个焦急而气愤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了过来:“L副校长,我是高一(1)班的Z老师(系高一(1)班的班主任),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英语老师小W,外语早读时间又没来,学生有—些问题想问,却找不到人,规定早读时间要到岗的,人却不在,假也没请.招呼不打,而且不止一次,我这个班主任实在没法面对学生了。家长、学生已经多次提过意见,言辞激烈的家长已经提出要更换教师了,你说怎么办?……”L副校长已听到了很多人对小W老师的反映,其中有英语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也有年级组长和教导主任的意见。大家对小W老师的意见可大了。
说起小W老师,L副校长可是忧喜参半,小W老师是在人才招聘会上招来的。当时,小W老师那纯正的美国英语,流利的应对及对教师职业向往的神态,受到了L副校长及同去招聘的其他教师的喜爱,于是签了意向书,让小W老师前来试讲。经过试讲后,小W老师果然不负众望,表现出较好的基本技能和扎实的基本功。于是小W老师就成了重点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并被安排在高一年级任教。学校为重点培养他,让他参与指导学生英语社团活动,并让他担任出国考察小组的翻译(这可是一种荣誉,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参加)。小W老师的课上得比较风趣、幽默。颇受一些学生喜欢。L副校长喜的是找到了一棵好苗子,好好培养,必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经过一段时间后,忧虑的事可就来了,到了期中考试后,小W老师的两个教学班的英语成绩明显低于其他平行班,有的学生反思小W老师半个学期教下来的课,知识点讲授明显少于其他班,学的内容并不多。这时,讲求实际的家长也开始来反映问题了。“小W老师这样教学生,肯定要比平行班差,学生要吃亏,三年教下来,我的孩子要参加高考不就完了吗?”“小W老师不注重课堂教学秩序,只顾按自己兴趣讲,没考虑教材的内容与要求。”……。班主任老师也急了,家长的压力也很大,再加上小W老师平时早读时间常常不到位(学校规定早读时间,语文、英语教师必须下班级辅导,作为考勤项目之一)。甚至于,有的时候小W老师的课,只重视口语忽视课堂的组织及对知识点的落实,英语口语讲起来,学生都喜欢,但往往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或知识点不落实。于是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对他进行耐心指导帮助,但小W老师却认为“组长们”的教法老掉牙了,他这样的讲法是可以的。至于早读不到位,他认为无所谓,关键是学生自己去读,用不着他来指导。他依然我行我素,做他自己的事。这时,L副校长也沉不住气了,亲自找小W谈话,讲了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等,教学任务要完成,要多听听同行的意见,学生、家长的意见,提高教学效率,并对他的违纪行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和处罚。最后还是留有余地,希望小W老师能成长为一名好教师。经过L副校长的谈话,小W老师好了一阵子,不久,又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一学期下来,家长、同事对小W的意见越来越大,小W老师规定时间不到位,不严肃处理,学校不就乱套了吗?成绩明显低于其他平行班,家长着急,学生自己也着急了。总之,小W老师给人的印象是对学生太不“负责”。要求换英语小W老师的呼声一大片。L副校长知道,小W老师的业务基础不错,如果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说不定他的教学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但是若干年后来验证,心里也有点悬,而且又有哪个学生、家长愿意来尝试呢?学校对他是教育、帮助、批评,给他的机会也不少,可他一会儿保证,一会儿痛心疾首,到最后还是老样子。再想想学校英语老师严重短缺,一时半刻到哪里找老师来顶小W老师的课呢?不换下小W老师,学生、家长意见特大,想帮助小W老师,可他似乎铁了心。况且这样的“榜样”放在学校里,那今后还如何管理学校呢?唉,L副校长叹了—口气,陷入了沉思……
问题与思考
1.副校长会让小W老师继续上课吗?是换岗好,还是下岗好?为什么?
2.你认为怎样处理比较恰当?
3.分析小W老师的几种可能原因,寻找帮助、处理的方法。
案例教学参考
由于当今高考的选拔性测试,使得各地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以应试教育为主,小W老师其实就是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一个大学毕业生。学习成绩好,业务基础好,但个性比较突出,以自我为中心,在担任教师后,忽视分析与处理学生情况,听不进其他教师的意见,恃才傲物,我行我素。青年教师各种问题比较多,如何通过培养,使他们安心于教学岗位,充分发挥其才能,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比“老教师”更大。他需要得到家长、学生的认可(一般情况下,很多家长、学生对青年教师的要求高,他们是在用挑剔的眼光对待他们,而教学水平的检测之一一一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低于平行班,这就使许多青年教师,特别是大学学习成绩好,但没能来得及转换教学能力的青年教师产生挫折感,而引发出更多的问题。因此,为了学校的今后的发展,为了青年教师的发展与快速成长,在开展青年教师过程中,要定位(明确目标)、定人(专人带)、定“量”(有一定的业务工作量),实行三个带一(一个教研组、—个备课组、一个师傅)带一个,从“细”、从“严”、从“实”、从“爱”上下功夫,坚持业务学习与德育培训相结合。除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外,还应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心理培训,更要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德育素质的提高,培养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
(来源:周俊 《学校管理案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