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课”,门难推
学校管理中有一个专门术语叫“推门课”,就是指学校领寻在不打任何招呼的情况下直接走进教师的课堂,了解教师教学工作的状况。这种形式与其他听课形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随机性与检查性,它让教师不知道领导什么时候会来听课,进而提高教师规范执教、认真执教的意识,提高管理的效益。
A学校在上学年教育局的考核评定中教学质量被认定为三类,学校领导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制订了一系列整改提高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加强课堂教学监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将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编成若干小组,开展随堂听课。为了更真实、准确地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学校决定多听“推门课”。由听课领导小组随机商定听课学科和班级,在听课后,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流意见并给以指导,对于个别教师采取跟踪式的连续“推门”,力争在一节课、一个问题等细节之处给教师以实实在在的帮助,使之真正成为对教师的—种激励,切实、全面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认为,这样的开放课有助于促进老师多练内功。
然而,在实施中问题接踵而至:一部分教师认为“推门课”是一种对老师不信任的行为,会给老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为不知何时会有人走进来听课而一直提心吊胆。同时,学生正在集中心力听课的时候,呼啦啦的来了几个推门而入的人,会干扰课堂纪律,使学生什听课的情致与注意力不能保持一致。更有老师认为,“推门课”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课堂是学生与老师的课堂,任何级别的人都必须尊重。如果需要检查或者学习的话,应该在上课前进入课堂,否则,就不仅仅是一个尊重问题,也是对神圣课堂境地的一种践踏,是一种对教育教学的粗暴干预。
老师什的意见不无道理,可是回想以前的随堂听课安排,虽然提前通知,但同样存在问题,有些老师在学校通知要听课时说自己安排的是练习课或单元检测,使计划难以实施;有的老师就设计一些内容简单的课时,以备听课之需,听课中难以真实地发现班级教学的实际情况,听完课让人如鲠在喉,说不出什么滋味,对提高教学效能缺乏实际作用。
于是,校长召集校务会讨论“推门课”何去何从。王老师说:“要真切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推门课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学校制订的计划应该积极落实,不能半途而废。”Q老师说:“老师什反感的举措不会带来积极的作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监控教学。”Z老师说:“要努力达成共识,让老师什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听课小组要努力发挥听课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W老师说:“学校要加强决策力度,只要是对学校发展有利的事就应该大力落实,不能有反对意见就停止。”一时间,众说纷纭······
问题与思考
1,如何正确评价“推门课”的利与弊?
2,“推门课”制度实施困难反映了学校管理中的哪些问题?
3,如果你是该校的校长,你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案例教学参考
在尊重个性,讲究人性化管理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值得深思。新课程改革强调建立民主平等机制,如果说校长和教师之间是一种以专制为主导、以紧张为特征的人际关系,那么学校的教学工作将会事倍功半。就“推门课”而言,其中隐含的问题关系着整个学校的发展。
“推门课”出发点的定位在一些领导的心中已经变味,一部分领导把实施“推门课”作为处罚教师或者给教师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帮助教师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般的是在—些教师所教班级的某次成绩落后时,才去听“推门课”,听完后,批评多,表扬少。这是导致教师反感“推门课”的根本原因。教师在潜意识里也觉得领导来听“推门课”一定是自己出问题了。试想,如果—堂“推门课”带给教师更多的是鼓励,能够帮助教师诊断教学状况,提高教学质量,那教师一定会欢迎的。因此,首先要对“推门课”正确定位,统—认识,明确“推门课”的目的在于发现优秀的教学手段,推广优秀教师的经验,整改低效的教学流程。其次,调整评价目标,“推门课”与公开课不同,更应注重的是教师教学中对课堂基本要求的把握,让教师什轻松应对,真实地再现自己的日常教学,评价时要注重对教师完整的教学流程的关注,避免片面主观臆断。
(来源:周俊主编,《学校管理案例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