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评为优秀
按照T县教育局的统一布置,全县所有学校每学年都要进行教师年度综合考核,考核分为四个等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年度考核是对教师一学年工作的综合评价,尤其是教育局规定:农村学校的教师连续两年考核优秀,可以上调一档工资。因为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所以无论学校还是教师对考核工作都相当关注。
E校是一所地理位置偏僻的农村学校。转眼又一学年的考核工作要开始了,为了确保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E校成立了教职工考核领导小组,制订了规范的考核方案,经过学校对教职工的量化考核和教师的自评、互评,产生了优秀级教师的候选名单交考核小组讨论。经过激烈的讨论,多数“优秀”名额已各有归属,问题的焦点集中在X老师和H老师谁能评上所剩的最后一个“优秀”名额。针对两人的情况,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X老师虽然刚从外校调入一年,但教学能力强,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中颇有创新之举,敢于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曾多次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受到校长的表扬。但有很多教师对X老师的劳动纪律及其他—些常规工作有一定反映。H老师工作认真、踏实,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但并没有很突出的成绩。并且两位教师量化考核的结果都相当接近。经反复讨论,最后校长为鼓励教师勇于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确定X教师为优秀等级。所有教师考核等级全部确定后,当天考核小组对考核结果张榜公示。
当天晚上,校长接到了 H老师的电话,对自己未能被评上优秀,而X老师评上相当不满,言辞很激烈。
“我几年来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教学质量位于同年级前列,究竟有哪些地方不够优秀的标准,我看那些评为优秀的教师不见得工作比我好。X老师有时上课都迟到,甚至有时不到岗,这样的教师能评上优秀,那谁都能评上了。X老师好像说过跟你是亲戚,是不是这就是评上优秀的原因。”
校长进行耐心的解释。H老师的态度才有所缓和,但并没有真正想通。
第二天一大早,校长刚到学校,经过一楼教师办公室时,听到办公室里议论纷纷。校长停住脚步,在门外听教师们议论。
“考核组是怎么考核的,太不公平了。”
“H老师比X老师踏实,怎么评的结果会是X老师优秀呢?”
“考核只是走过场,优秀人选是校长早已内定的。”
“考核组应该进行复议,修改考核结果。”
校长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毫无私念,考核过程也完全规范,教师这么不理解我的苦心。难道真的是我错了?回到办公室后,校长马上组织考核组成员深入调查。当天,考核组成员便汇报了调查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X老师确实存在不到岗和迟到的现象,但有几次是由于身体原因。除此之外,X老师还有过轻微体罚学生的情况。二是H老师工作勤奋、踏实,但工作缺乏创新,教学成绩也不突出。三是在办公室议论的老师都是一些和H老师关系较好的老师。
为了慎重,校长组织了考核小组进行讨论。会上基本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X老师与优秀的标难相比较确实有—定的差距,同时由于学校其他教师的激烈意见,应该取消X老师的优秀等级,而评定H老师为优秀等级,一种意见认为虽然X老师存在—些不足,但并不影响总体评价,应维持原来的评议纠果。更何况考核过程很规范,基本体现公平、公正,一有反对的意见就改变形成的决议,考核组的权威何在,今后还怎么开展工作。即使确实要取消X老师的“优秀”资格,也不能评给H老师,宁可空一个名额。否则将助长一些不正之风。两种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考核组成员都把目光投向校长,等他最后拍板……
问题与思考
1.你认为校长最后应作出什么样的决定?
2.H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
3.在评价教师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
案例教学参考
教师的评价历来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对教师的评价应坚持以下两点:
第—,坚持师德与业务能力并重来评价教师。要克服过去那种只要教师政治上不出问题,学历合格,所教学生考得好,就是—位好教师的片面认识。要按照《教师法》提出的“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具备国家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核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的精神,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都能力素质等各方面来制订评价方案。坚持德与能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以是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出发点。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力面全面发展。这个问题,总有不少学校在教育实践中不到位,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情况还相当严重。主要原因是这些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往往只突出分数和升学人数及拔尖学生的名次。因此,我们评价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不仅要看他所教学生的学科成绩,而且还要看他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成效,他的教学活动对所教学生身心发展方面产生正效应的程度。
(来源:周俊主编,《学校管理案例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