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校园“不和谐”冲击的前前后后
秋季开学不久,某学校校园临街的大操场上,每大早晨都有一批热衷于晨练的社区中老年女子在跳健身操。开始大约有20余人,以后,逐天增多。最多时有百余人。在高分贝音乐的伴奏下,由教练指导,她们跳得十分卖力,情绪高涨,一时间,成为该校园一道醒目的风景线。
不久。校长信箱就收到了学生、家长、教师的反映信,来信指出社区妇女在校园内跳健身操,对学校产生三大不良影响:第一,近百人进进出出,给学校带来管理的不便,易导致安全隐患;第二,学校人多地少,运动场所本来就不足,影响学生的正常体育锻炼;第三,一大早的音响声、喧哗声,干扰了学生的早读。因此,应予以取缔。
对此,学校高度重视,经过调查,召开校务会并研究解决方案:第一步进行劝导;第二步劝导不成,采取强行阻止。学校在耐心劝导不成的情况下,组织保卫人员在校门口劝阻她们。大多数晨练的妇女被劝止了,但仍有部分晨练妇女爬越栏杆而入。校方认为学校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场所,场地有限,不承担提供外来人员锻炼场地的义务;晨练方认为晨练不仅无过,还应提倡,是政府规定的,学校教育资源应对社区适当开放。双方各执一词,前后僵持达一个多星期。当地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社会各界对此也议论纷纷,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学校尽快妥善处理此事,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问题与思考
1.你如何看待这次校园冲击事件?
2.学校教育资源应该向社会开放吗?如要开放,应具备哪些条件?
3.在优化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方面,学校应起到怎样的作用?
案例教学参考
在全民健身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情况下,社区中老年妇女积极开展健身晨练活动错了吗?学校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错了吗?社区和学校共建,优化育人环境,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在实践中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真的就难以实现吗?
其实,站在各自的角度,应该说都没行错。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目标境界,也是能逐步实现的。那么,问题的症结何在呢?事后,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关键在于如何去共建,如何去构建。学校不是世外桃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闭门办学已行不通,单靠学校的力量是难以挑起育人的重任的。教育要面向社会,要努力开创家校共建、社校共建的大好局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体的育人环境,达到资源故享、优势互补、和谐发展的目标。教育要靠全社会来共同关心,社区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育人的使命,事实证明,单从狭隘的本位思想出发是行不通的。
建议:在上级部门的协调下,学校与社区达成协议,节假日及县里表演排练需要,事先织织好,通过学校统一安排,运动场所向社区开放,并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
(来源:周俊主编,《学校管理案例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