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中案”
已经到了下午第二节课了,某职业学校教导主任C老师照例巡视了教学楼和校园的各处,一切井然有序。回到办公室刚落座,突然拥进来三四个高二某班的女生,急切地说:“C老师,刚才第二节下课我们回寝室拿东两,发现丢钱了,M同学丢了210元,Y同学丢了70元,Z同学少了10元。”“慢慢说,别着急。”C老师安抚着学生焦急的情绪,“班主任知道了吗?”“我们已经报告L老师了。”失窃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但学校的安全至关重要。
C老师立即和班主任L老师取得了联系,着手调查此事。C老师先找了丢钱的M同学、Y同学、Z同学,班主任L老师则联系该寝室的另几个同学进行排查。一圈凋查下来,发现问题的焦点落在H同学身上。班主任L老师和寝室同学反映,H同学因身体不适,向班主任L老师告假,一直在寝室休息。根据这一情况,C老师决定与H同学聊一聊。
C老师非常平静,又像与H同学拉家常似的聊开了:“H同学,今天怎么身体不好,一天没去上课啊,现在好点吗?”言语中充满了关切,“寝室丢钱了,同学之间可能会因此互相猜测。你今天没去上课,能把情况回忆一下吗?”C老师想尽可能打消H同学的顾虑,把知道的情况说出来。H同学气呼呼地说;“他们肯定怀疑我,可我真的没有拿啊,说了也没人相信。”“事情都还没弄清楚,谁也没有权利瞎猜疑,现在老师只是在了解情况而已,再说寝室相关人员我们都在了解,你也别有什么顾虑啊!”C老师的反复开导和劝解下,H同学终于吐露了一些情况:“今天下午一点多时,我从床上起来,去上厕所,上完厕所走回寝室时,我看见有一个男青年,大概二十岁左右,从我们寝室出来,我吓了一跳,忙问‘你干什么的’,男青年支支吾吾‘我找××’,‘没这个人’,他就走了,当时我也没多想就继续躺下了。后来听同学说钱丢了,我想会不会是这个人拿的呢?”
C老师非常冷静地分析这个新线索,但是谁也无法考证它的真实性,只有H同学最清楚。C老师提出了疑点:上厕所这么短的时间,该男青年要在他不熟悉的寝室行窃,又没留下什么痕迹,似乎有些因难;据门卫反映该时间段并无人员出入。在师生之间如打太极拳式的推挡中,H同学似乎有了一些松动,她的证词实在破绽太多。经过C老师的百般劝慰和政策攻心,并许诺可以保密,不予公开,H同学终于承认钱是她拿的。但据了解,H同学家条件不错,为什么要拿同学的钱,动机是什么。C老师实施步步紧逼战术,“非要讲吗?”“当然!”“我一个同学怀孕了,不敢让家里知道,要去医院,我们帮她筹钱。”“原来如此,那前几天你晚自修旷课也是为这事。”H同学点了点头。师生间约定:此时予以保密;钱退赔,由老师在适当时机还给同学;不能再出现晚自修旷课;女向学的事还是通过其所在的学校并必须告之家长;是否处分看今后的表现……
事情总算是清楚了。
第二大,班主任L老师又急切地找C老师:“昨晚H同学又没在校,也没回家,我让她妈妈今天来校谈这件事。”C老师疑惑了,昨天谈妥的事,怎么又有变故了,肯定遇到麻烦,难道这个问题出在她自己身上。C老师大胆设想,并找到学生摊牌:“是不是你自己遇到麻烦了?”H同学似想说又不想说。“说出来老师会帮你的,别伯。”H同学心理防线松了,哭着道出了隐情:“我有一个男朋友,是我们小区附近发廊打工的,我和他在一起多次,我可能怀孕了,40天没来例假了。我不敢告诉家里,所以拿了同学的钱准备去医院,昨天我骗你说是我同学,因为我不敢说是自己,昨晚我去找男朋友商量了,所以没在校。对不起,C老师,我错了。”
失窃案的背后竟是这样的隐情······
问题与思考
1.H同学发生这样的事情,你认为学校会如何处理?
2.在今天的社会背景和青年学生的现状下,你认为中学(特别是职业学校)的青春期教育该如何进行更为恰当?
案例教学参考
每一个突发事件或—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必然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家庭背景抑或是个人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看待一件事、一个人,否则我们将会失去教育的绝佳契机,我们将会犯就事论事的毛病,我们也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帮助她排遣心中的焦虑和不安。案例中的C老师本着关爱学生、帮助学生的宗旨,解开了失窃案的缘由,从而也揭开了学生心中的秘密,避免了带有一定风险的学生个人自主的盲目行为,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负责的理念。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着他们的特殊性:他们大多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像普高学生那样感兴趣,再加上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得他们的社会化程度相对较高一些,走向成人的步伐相对更快一些,同样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在对待性的问题上也许会比同龄人敏锐一些、热情一些、大胆一些。教育的过程说到底是学生发展的过程。那么,教育者就不应是个裁判者,而更应充当一个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对“性失误”的少女,适时的包容,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善意的帮助,使其领悟到“失误”的代价,或许更能达到教育的成果。当然出现后果后的帮助是滞后的,危害已然产生,更重要且更有价值的是预防为先,因此加强青春期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青春期教育不能停留于知识的传授,而应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情感在道德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性道德更是如此。因为人的性与情感密切相关,“情”是“性”的基础和背景。所以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把情感引向尊重与责任,对异性情感和人格的尊重,对自己负责、对异性负责,对未来负责,使学生具备责任感,从而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进而更好地把握和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出现那么多偷吃禁果的少男少女。若是使他们在现在或未来受到那么多的伤害,而到事后再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遗憾和后悔,那就太晚了。
(来源:周俊主编,《学校管理案例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