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沙袋”现象

发布日期: 2014/07/26      浏览次数: 43  


 

 “沙袋”现象

中考前夕,某校初三毕业班的师生正在全力以赴准备中考。负责学生德育工作的张校长在值周时发现了一件非常头疼的事:学校公物连续几天受到人为破坏,教室走廊雪白的墙壁上到处是鞋印和足球痕迹,校园内的名言警句被敲碎,走廊开关无故被踢碎……张校长百思不得其解,在此之前,学校一直得意于严格规范的学生管理,家长和社会都对学生行为规范赞不绝口,学校也因此被教育局命名为“行为规范达标学校”。为探寻根源,张校长利用午休时间和晚自习时间,加大了巡查力度,决心抓出几个捣乱分子,以严肃校纪校规。

一天晚自习之后,张校长在学校自行车棚处,听见“吱吱”声响,发现一个同学正在拔自行车气门芯。上前一看,竟是学校优秀学生干部、初三某班的学习委员。工是,张校长把他带到了办公室,该同学也向张校长承认了自己所做的一切。

张校长问他:“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不为什么,只是心里烦,有一种强烈的破坏欲。”

“破坏之后能获得一种痛快感?”张校长试图用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

“我也说不清楚。不过每次做后心里会觉得好受一些。”

“你是学校优秀学生干部,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他学生也经常这样吗?”

“我想不是,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到了毕业班,大家心里烦,闷得慌,总想找个地方发泄。”

说完这些,张校长似乎找到了答案。于是肯定了这位同学坦率与合作的态度,告诉他安心迎接中考,并答应为他保密。学生满怀感激地走了。

学生走后,张校长陷入了沉思。如果刚才这个学生是个“双差生”,那他的行为似乎可以让人“理解”。可这个事情偏偏发生在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身上,有点说不通。学校教育究竟怎么了?张校长心里非常纳闷。于是,张校长连续召开了几次学生和班主任座谈会,同时针对性地做了一些家访,得到的结论印证了那位学生的观点。

一位家长反映,他的孩子回家以后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喊大叫。

一位班主任谈到—次班会活动,讨论“你最羡慕别人干什么?”许多同学

回答说:“最羡慕走读生可以每天背着书包回家,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一个女同学在座谈会上谈到,“自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一个残忍的屠杀者,常常在扼杀小动物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张校长把自己的想法向领导作了汇报后,开始重新思考严格的行为规范与学生个性培养及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问题,决心从心理疏导开始切入。

在此后不久的一次晨会上,张校长向全体学生宣布一个消息:学校在操场一角挂起了一排沙袋,喜欢拳击的同学可以在自由活动时间一试身手,看谁是我们学校真正的“拳王”。沙袋挂起之后,学校里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课余时间到沙袋练拳击的同学络绎不绝;二是学校里破坏公物的现象较以前有了明显下降。

问题与思考

1.你怎么看待那位故意破坏公物的好学生?

2.毕业班学生学习任务重,心理压力大,你对此有何建议?

案例教学参考

 一个被看作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却在悄悄地做着破坏公物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实际上有它存在的深层次原因。这里就引发出几个问题:什么是“好学生”?它的界定标准是什么?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道德品质或人格养成方面是否一定比学习差的学生健全?从理论上来说,学习成绩的优劣与道德的品质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道德品质往往也很好,或者在心理上我们教师不愿意承认他们不好。因此,这些所谓的好学生在道德品质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上常常被我们忽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只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教,忽视了对优秀学生的教育。健康的教育格局应该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快乐的成长,都有可以展翅飞翔的广阔发展空间。所谓优秀学生只是学习成绩优秀,而在其他方面就未必优秀,甚至不如—般学生,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这些优秀学生未来的发展。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善于发现现象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对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特别是要进入教育对象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去思考他们行为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的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特点的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用一种完全成人式的情感和思维审视和规范学生,是值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警惕的。因此,我们在跟学生交流时首先应以平等的身份介入,而且对学生的情感始终给以尊重和保护,倾听学生的心声。要及时转换教师角色,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思想交流的平台,许多看似棘手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来源:周俊主编,《学校管理案例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2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