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早餐进教室吗?
X学校是一所有54个班级的高级中学,有近3000名学生。其中大约一半学生为住校生,另一半学生为通校生。
学校上午的作息时间为:6:30至6:50为住校生早餐时间;7:00至7:20为早自修时间,7:25至11:40为上午的上课时间。
场景摘录一:高二(5)班教室
早上6:30。A同学(住校生),手上拿着馒头和牛奶,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看着英语教科书。
早上6:55。E同学(通校生),一手拎着书包,一手拎着一个塑料袋,急急忙忙地从后门冲进教室,在自己的位子上刚坐定,便从塑料袋中取出在上学路上买的用一次性饭盒装着的一盒炒面,低着头,一边吃,一边紧张地看着窗外,以免被班主任发现。此时,C同学(B同学的同桌),正读着英语课文,偶尔对B同学的行为看上两眼,又用求助的眼光看了一下窗外,期望此时班主任能来到教室,然后继续读着自己的课文。
早上9:00。课间操结束了,回到教室,有的同学拿出面包,有的同学拿出牛奶,有的同学拿出巧克力,有的同学拿出饼干。教室里俨然成了一个小吃街。
场景摘录二: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会议
D校长:最近,学生在教室里吃早餐的现象比较普遍,今天我们开会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E主任:这个星期我值周,通过观察发现,这种现象在高—年级较少,在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相对较多。
F主任:据我所知,我区大多数的初中学校都是明令禁止将食品带入教室的,所以学生在来我校之前,其实已经养成了不将食品带入教室的良好习惯。因此,高一年级相对就好些。而对于我们学校没有在这方面特别强调,也没有做相关的检查,所以,以前的习惯逐渐就被破坏,高二、高三年级将食品带入教室的现象就比较多了。
G主任:将早餐食品带到教室里吃,有很多弊端:
(1)各种食品的包装袋影响教室与校园的卫生。
(2)食品的各种气味弥漫于教室空间,对周边同学的学习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学生之间还会在早餐食品的品种与档次上进行攀比,养成不良惯。……
所以,我们对此应该禁止并进行检查。
H主任:我们也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1)部分住校生将食品带入教室,是为了节约时间吃早餐,精神可佳。
(2)部分通校生将食品带入教室,是因为早上起床迟了,来不及在家里或食堂里吃早餐,如果禁止,他(她)们就将饿着肚子学习一个上午。这样,既不利于身体,又不利于学习。
(3)就算学生按作息时间在食堂里吃了早餐,他们要将近五个小时后才能吃中餐,而高中学生消化功能又特别好,所以有一部分学生将食品带入教室确实是因为饥饿。如果禁止学生带食品,那么他们就会因为饥饿而影响学习效果,再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发育阶段,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将食品带入教室。
K主任:我们可以允许学生带一些小包装的如饼干、巧克力等食品,这样既不会太多影响周边的同学,又可以解决学生的饥饿问题。
M主任:如何界定什么可以带、什么不可以带?多大才叫小包装?如果饼干、巧克力可以带,那么面包呢,其他呢?这显然给管理带来难度。
N主任:如果我们允许学生带食品,那会鼓励一些通校生早上睡懒觉;如果禁止带,就可以让学生养成早起的习惯。
D校长微微一笑,接着发言······
问题与思考
1.对于能否将食品带入教室这一问题,产生分歧的根源是什么?
2.你认为D校长会做怎样的决定?
3.透过这一案例,你认为目前学校在对学生行为进行管理当中存在哪些误区?
案例教学参考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学生营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秘书长马冠生教授表示,早餐是早上起床后结束饥饿状态的第一次正式用餐。青少年的早餐行为不仅影响全天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而且对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也有影响,长期下去还会影响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因此,早餐非常重要,它是良好饮食习惯必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全国营养普查结果,95%以上的中小学生早餐吃不好,出现了视力下降、身高增长缓慢、挑食偏食、注意力不集中、消瘦、缺钙、贫血等学生营养素缺乏的病症,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效率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由此可见早餐对学生的重要性。
从根本意义上讲,管理就是服务。因此,“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就是在制订政策、做各项工作时,将学生与管理者都作为平等的主体,多进行换位思考,使我们的规定能真正体现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人性化管理的根本,就是要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面的服务,全面关心和关爱学生。人性化管理不在于讲大道理,它的核心、本质直接体现在每个问题具体的处理细节上。如果在明知学生饥饿的情况下,仍然禁止学生将食品带进教室食用,似乎对学生缺乏关爱,违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思想。
但“以学生为本”也绝对不是“学生自由主义”。全面关心和关爱学生,不是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管理,不能无条件放弃对学生必要的教育性惩处,放弃对学生的管理责任,不仅不是“以学生为本”,实质上反而是对学生的不关爱、不尊重。如果我们允许学生带食品,放任学生在教室里食用食品,确实可能会怂恿—些通校生早上睡懒觉,不利于学生养成早起的习惯。
不仅仅是“早餐”的问题,在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与管理中,如何既能够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又能够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与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类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思考。
(来源:周俊主编,《学校管理案例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