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校长要鼓励教师“追名逐利”

发布日期: 2014/08/08      浏览次数: 58  


 

校长要鼓励教师“追名逐利”

  人连名利都不需要了,不追求了,那么他心就死了。古语云:哀莫大于心死。因此,可以说,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

  何为名利?名者,指精神领域的,声名远扬;利者,指物质领域的,得到好处。提到名利,人们总是荣于淡泊名利,耻于追名逐利。其实,追逐名利乃人之本性。古人云:食色性也。名利是人食色性的引申和升华。鲁迅在谈到人的本性时说:人的本性一要吃饱,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因此,人们追逐名利乃正当要求。人连名利都不需要了,不追求了,那么他心就死了。古语云:哀莫大于心死。因此,可以说,不追求名利的人是难以想象的。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

  只有追逐名利,人们才会给自己确定追求的目标,才会不断涌现工作的激情和催人前进的动力。

  国家管理教师的诸多手段其实正是承认人追逐名利的本性而为。如教育部25发布的《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绩效考核结果要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对履行了岗位职责、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对有突出表现或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视不同情况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次,坚持向骨干教师和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同时指出,绩效考核结果也要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以激励先进、促进发展,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从中不难看出教师绩效考核的诸多名利因素。

  既然名利的追逐是正当的,所以有人说:人是利益的动物,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能。学校的管理要在教师的名利上下功夫。干好干坏一个样,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你好我好大家好,过去在经济建设中出现诸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没有正视人们对名利的合理要求所造成的。经济工作是这样,教书育人工作亦如此。

  倘若没有生死,倘若没有名利,混沌之中谁能清醒?有许多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满足于现状,碌碌无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深层次原因就是学校没有良好的名利激励机制。也许在学校的管理层面有教师考核、奖励等制度和方案,有的可能没有落到实处,有的可能根本就不能解决教师的痛痒。教师踮起脚伸着脖子努力摘取的果子只有芝麻大,那是根本没有吸引力的。人是有惰性的,当果子与果子之间没有或者只有微小差别的时候,又有谁会那么苦苦追求呢!

  我曾在幼儿园的一次调研活动中,观摩一个中班的跑步比赛。老师首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个大小基本一致的苹果,剩下的三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放在主席台上,老师还在这三个苹果的旁边各放了一朵大红花,教师准备把苹果和大红花奖励给三个小组中最快跑到终点的小朋友。比赛开始了,尽管每个小朋友手里有一个苹果,但他们不满足,个个努力向前冲。其中有一个小女孩在第一组中跑了第二名,她就对老师说刚才没跑好,要再比赛,她肯定是最快的。我从中不免想到我们对教师的激励措施: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什么不努力向前冲?是不是没有那个诱人的苹果和红花?这值得我们的学校管理者深思!

  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军人物,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生才有希望,学校才有希望。激励教师的关键是建立教师合理追求名利的机制,要在学校管理制度上浓墨重彩地写上名教师、高利益的价值取向,形成教师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实惠。要在人本原则的基础上,打破待遇一统天下的局面,拉开收入差距,激励教师合理地追求名利,树立我是教师,那么我就要在教育领域出名,要做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名教师,同时也因此获得合法应得的利益。让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能够通过勤奋努力、拼搏进取成名得利,让名教师能够成为他人眼红妒嫉的靶子,形成人人争当名教师的氛围。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当我们的教师都在名利的激励机制下,有着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有朵鲜丽的红花在心中开放,那一种奋斗就是一种喜悦和幸福。

  既然每个人都有追求名利的欲望,那我们的校长就要趁势点燃教师的欲望之火,让教师大胆地去追名求利,并且设置名利让他们去追求。只要是对学生的一生快乐有好处的名利,只要是对学校快速发展有好处的名利,只要是对社会多数人的一生快乐有好处的名利,我们就要,也应该理直气壮地鼓励教师去追求。用它来追求能力、追求业绩,这名利的本身,也就是人生和社会的价值意义所在。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93175版)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