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初中教育不能只管学生三年

发布日期: 2014/08/08      浏览次数: 57  


 

初中教育不能只管学生三年

白光耀

一所地处蒙陕交界处的矿区中学,一所只有450名学生、57位教师的乡镇初中,却自20095月开始,就毅然走向了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自我教育模式”的办学特色,不仅实现了学校的破局重生,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一切皆因校长白光耀的教育观:初中教育不能只管学生三年,而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应该为培养学生具备未来二三十年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走近这位朴实的农村校长,听他讲述自己对好课堂、好学校、好教育的理解。

什么是好课堂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矿区中学是从20095月开始课改的。为什么要课改?怎么改?这是课改之前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现在回想起来,主要受两项研究的启发:一是2009年美国国家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讲授24小时后知识的巩固率是5%,而向他人讲授(对所学知识的应用)24小时后知识的巩固率是90%。这项研究表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最无效的教法,对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什么效果。二是“北京大学中小学阶段素质养成与家庭教育”课题项目组2008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在诸多的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其“核心素质”,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素质养成的“重中之重”。这两项研究成果给出的结论对我影响很大,使我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尽快摆脱“满堂灌”教学模式的束缚。

课堂首先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师生互动交流、展示等环节,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同时,通过情感体验、思想碰撞、质疑、争辩等促进学生个性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课堂应该是师生向往的地方,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师生人人觉得自己有尊严、很安全、舒心而不焦虑,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学会如何做人。课堂应该是思维品质训练的主阵地,教师要通过一系列设计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内化,进而形成能力。只有经过深度的思考才会产生质疑和碰撞,才能有新的生成。

理想的课堂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学有所得。校长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并加以引导和发展。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沃土,学生如沐春风,人格逐步得以健全,责任感逐渐增强,品德渐渐高尚,举止慢慢得体儒雅。理想的课堂要让每个孩子有梦想,并使孩子的梦想成真。理想的课堂应该异彩纷呈,充满生机活力,蕴含丰富的智慧,让课堂成为智慧汇集的地方,只有智慧的涌动、智慧的碰撞、智慧的再生,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场所。

5年来我们精心打造自己的课堂,逐步走出了课堂教学的程式化和教条化。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不做硬性的要求,可以因教师、因年级、因教材、因学科而异。我们一直在倡导构建异彩纷呈的课堂,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和富有智慧的课堂,初步形成了因学科而异的教学特色和因教师而异的教学风格。

课堂上,学校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六个学习习惯,即“会读、会听、会议、勤思、善问、敢说”的学习习惯,坚持通过每月论坛,解决课改中的疑难问题,为课改把握方向。

我们一直都在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积极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四个作用:一是认真设计问题,采用“问题型”教学,通过科学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精心设计引学问题,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巧妙设计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质疑兴趣;分层设计提升问题,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要通过问题的设计把课堂的重心转向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进行争辩与质疑,激活学生的潜能,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是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动静转换中学,在情境故事中学。

三是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选择权和自主权,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特征,让善于听、善于看、善于讲、善于想、善于做的学生选择自己希望和擅长的方式学习,各得其所。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构建一个多向度的平台,采用多要素组合的方式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育。

四是教师的精讲要适时介入、画龙点睛、切准要害。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二”要讲,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所以然”要讲,能举一但不知如何反三的“三”要讲。

什么是好学校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用爱心和智慧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爱心和智慧是对教师而言的。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像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所说的那样:“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仅有爱还不够,教育还需要智慧。多年来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3年的初中教育我们究竟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我觉得初中教育不能只管学生3年,而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应该为培养学生具备未来二三十年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我有一个一直未圆的梦,那就是一心想办一所好学校。那么,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师生的精神状态应该是什么样?我觉得,在这样的学校里师生的精神状态应该是: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学校应该是师生生命成长的乐园。朱永新教授说:“没有教师的成长,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可见教师是学校的灵魂,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希望与梦想,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教师的精神成长远远大于专业发展,没有教师的精神成长就不可能有专业发展。教师要有爱心、智慧、激情、境界、耐心、使命和梦想,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使命和梦想的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使命与梦想,教师是生命唤醒生命、灵魂感召灵魂的职业,只有教师自己的生命绽放才能引领学生生命的狂欢。

好学校应该具有强烈的生命气息,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是师生向往的地方。好学校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培养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向着共同的目标奋进。好学校应该有一位学术渊博、胸怀宽广、勇于担当、执着追求、富有人格魅力的校长以及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领导团队和具有爱心、智慧、奉献精神的教师团队。好学校一定要有属于自己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特长。

好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现在已形成了自主学习和行为习惯自管自育的良好格局。学校制定了《学生的星级评价办法》,以此为抓手把学生的自管自育落到实处。

什么是好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心和耐心,谁就会获得成功。”教育首先是人性的唤醒和生命的呵护,每个生命都有他独特的成长方式和规律,教育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让有差异的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离这个目标还比较遥远。学生走进教室,是被动地接受;教室里听不懂的学生是忍受;而厌学的学生走进校园的感觉是难受。教育应该告别难受,结束忍受,远离接受,走进享受。上海建平中学在冯恩洪校长的带领下实行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教育,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创新育人模式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了享受的教育。教育需要耐心,需要静静地等待,正像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所说的那样,“教师要做一个牧者”,是种子总会发芽、开花、结果、成熟,只是早晚而已。

教育更需要期待,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期待是一种力量,暗示是一种能量,它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改变人的行为。其实好的教育很简单,就是告诉学生你是聪明的,你是最棒的。正像人们所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渴望达到别人的认可是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正像上海的培训师刘国俊所说的那样,“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笨,他就笨一辈子给你看;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聪明,他就聪明一世给你看”。教师看待学生也是如此。

好的教育不在于给学生开设多少课程,而在于通过课程激发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思维是学习的核心,学生只有进入深度的思考,才能进行真正的学习;好的教育不在于传授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让学生产生多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好的教育,不在于促使学生具有怎样高超的技能,而在于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趣、人生的体验、社会的历练、丰富的校园生活和幸福的人生;好的教育不在于追求严格的课堂流程,而在于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我觉得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要有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良好的师德。师德是灵魂,一位教师师德是否高尚,集中体现在一点,那就是看能否热爱每一个学生,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尊敬,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包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塑造每一个学生。

二是要有思想。教育思想是教师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浓缩,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升华,是教师对学校教育理念、学生观、人才观的顿悟,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精神的养育。课堂首先应该是思想的阵地,是师生双方思想的延伸和对接,是思想成熟成长的地方。只有思想的交流与撞击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才能有新的感悟,才能呈现出生命的精彩。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用自己的教育思想感染学生、鼓舞学生、陶冶学生。

三是要有智慧。这里的智慧泛指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智慧是一个人生命活力的象征,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的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教师的教育智慧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提高课堂的应变能力和掌控能力。只有具备了高超的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学生才能学得有效,学得开心,学有所得。

四是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职业神圣而伟大,一肩挑着学生的现在,另一肩挑着祖国的未来,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作为教师要甘于清贫,能够抵挡各种诱惑,守住心灵的宁静;要乐于奉献,将关注的焦点全部放在教育教学上,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用激情、智慧和汗水浇灌祖国的花朵,书写自己的人生。

(来源:中国教师报)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