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板了!”
案例简介
丁校长认为学校工作要讲求效率。一方而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能够做到每节课都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性等方面有所收获;而另一方面,学生要科学地学习,学习不得法,是目前学校教学效率低的—个主要原因。因此,他主张学校专设一门学习方法课,这门课包括:一、学习的常规:预习、听课、复习的方法;记笔记,做作业、准备考试、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初入中学的学生迅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地利用时间。二、学习不同学科的方法:怎样记外语单词?怎样欣赏文学作品?怎样提高运用运算能力?怎样掌握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学生每开始一门新课程的同时,应该指点一下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途径。三、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特点、产生与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四、逻辑学、哲学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思维的形式、规律和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智力。
校务委员会讨论的时候,丁校长详细分析了开设这门课的必要性,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但有同志提出:开设一门新课需要请示教育局。局里面同意了,就开,否则不能开。丁校长认为在不超过总学时和人员编制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质量,开设这样一门刻不容缓的课程,是校长权限范围内的事。当然报告局里是应该的,但不能等待,应该短期内就开设。他说:“我板拍了!要当好校长,只有不断开拓。作为实验,失败或成功都是有意义的。”一年后,学生学习得主动活泼,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被教育局授予教改先进学校的称号。
案例分折
通常讲的校长“拍板”,就是管理科学上指的决策,它既是校长的责任,也是校长的领导行为。决策科学化的程度,首先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的得失及其大小,同时外显着校长的领导水平和修养。案例8中的赵校长是个不决策的“无事可做”的“混”校长,成了学校里可有可无的人员。钱校长积极苦干精神可贵,但不把上级来的东西转化为学校能够接受的,实质上他也没有决策,充其量是削足适履的决策,因而只有疲劳,没有功劳。而孙校长及案例9和10中的江、丁两住校长,由于科学决策,学校办得越来越虎气生生。
把孙、江、丁三位校长的决策行为进行综合,可以看出现代校长在科学决策中应具有如下素质:1、科学素养。孙校长“研究教育理论,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办学境界,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既说明了要管理学校就要内行,就要有一定的科学修养,也说明了结合实践的自学和研究是校长科学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2、民主作风。江校长突出之处就在于以民主化换来决策科学化。其民主作风表现在尊重科学工作者,授权科学工作者,让他们独立进行工作;始终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把群众对校领导的考核作为下一步工作和自身提高的重要信息依据。3、决断魄力。时间是现代管理的一大资源,是现代决策的一个重要成份,任何决策都有时效。传统习惯和老规矩老套套,不开可能完全适应现在的情况,解决现在的问题。因此,校长必须有不失时机的决断魄力。案例10的丁校长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4、创新精神。决策是创造性活动,总是以变革现状为前提的,没有创新就没有决策。孙、江、丁三位校长都表现了这种精神。
(来源:学校管理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