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愿当伯乐”
案例简介
魏校长是“二十年一贯彻”的校长。这几十年,他有过多次提升的机会。就说八二、八四年这两次吧。八二年,地区准备提拔他为管教育的副专员,可他推荐了自己的副校长。八四年,县上安排他任管文教的副县长,他又推荐了教导主任。事实说明,这两位同志在领导岗位上干得很好,得到了上级的好评。人们为此都夸魏校长是个“伯乐”。但魏校长讲:“我不愿当伯乐,因为我只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如果依靠伯乐,没有科学地考核、提升干部的法规,那不知要埋没多少人才。”
案例分析
学校的兴旺发达靠人才的兴旺发达,没有大批高质量的教师是无法办好学校的。显然靠一个个伯乐去一个个地发现“千里驹”,远远满足不了教育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何况伯乐们也会因主客观原因,而使大批千里驹落荒呢。因而魏校长虽有伯乐的眼光和胸怀,却不愿当伯乐,把人才的涌现寄托在“科学的考核、提升干部的法规”上,以补伯乐之不及。
(来源:学校管理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