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硬件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 刘辉进
我校在建校的时候,在广场上修建了一处不大的喷泉,打开开关,喷泉会一涌而出,喷向空中,形成雨花状的水柱,煞是好看。由于费水费电,还加上经常故障不断,维修费高昂,这个“花”一样的喷泉只有在重大活动时才短暂工作。即便这样,喷泉在几年后,还是由于设备老化而不得不报废。这下问题可就大了,偌大的一个空池子,喷泉没有了,孩子们经常在里面玩耍,总是把一些垃圾留在水池中,虽经学校政教主任、班主任多次强调,但还是没有避免水池成为一个小“垃圾场”。每次赶上卫生检查时,学校都不得不安排负责人员对水池进行重点清扫,这一卫生顽疾令校长头疼不已。
不过,这种局面在不经意间发生了改变。一次,一场大雨一连下了几天,池中的雨水上涨了几十厘米。门卫老王闲来无事,便在水池中放养了几尾小鱼。这下校园可沸腾了,一到课间10分钟,孩子们便包围了水池,有的在静静地观察小鱼的活动,有的在拿馒头屑投喂小鱼,有的直接把从家里带来的小青蛙放养到水池中,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很多时候都是上课铃响了,孩子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水池,一步三回头地挪向教室;遇到有纸屑、树叶飘落到了水池中,总有孩子会用工具把它们捞上来,因为大家怕这些垃圾会毒死他们心爱的小鱼。在不知不觉中,这样的一个卫生死角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当赶上放假或学生毕业时,还经常有三五成群的学生来到学校精心呵护这些小鱼。
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唤醒,唤醒学生对自然和真善美的追求,学校的一切设施与教育活动只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和实施,才能发挥它们应有的教育价值。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条件十分简陋,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分处前后两栋小楼。由于寄宿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时间一长,他们大多会感到烦躁。因此,学生在寝室里大多起得很早,睡得很晚,这让前楼的老师非常头疼。寄宿学校的老师很辛苦,他们每次回到房间就想马上休息,而后面楼学生的说话声、打闹声又不曾间断。为此,不知有多少老师跑到学生宿舍楼前大声斥责,甚至要用各项规定去约束他们,可即使这样也只能掌控他们几天,时间一长,又恢复到了原状,这成了学校老师们的一块心病。
然而,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当老师与学生再一次走进他们的宿舍时,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在教师宿舍楼后面墙壁凹凸的地方,因势而建了几个透明的雨棚,每个雨棚的墙上设计了几个独特的书架,上面摆满了书。而在这些书架前面的空地上,有休闲的椅子和桌子,有舒适的躺椅,有花坛和雕塑……这个小小的改变,彻底唤醒了师生读书的热情。课余时间,学生会悄无声息地挑选书籍,而休闲椅上也经常会有教师在细细品味书中的内容,一派浓郁的文化气息。
打造一所好学校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也不需要太多先进的设备。好学校需要校长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信、独立的精神气质,让学生经常品读一些名著、经典文学,从而能够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同时,校长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真正爱上阅读,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养成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这些,都要比严格的规章制度更有意义。
(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明德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