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接地气
□ 代安荣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叫安泰的巨人,只要他的双脚不离开土地,他就能汲取力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后来,一个英雄发现了他的这个秘密,在战斗中把安泰高高举起,让他远离了土地,然后在空中用强有力的双臂把他制服。
安泰要扎根土地才能创造奇迹,一旦离开土地,就失去生命的本源。因此,我们的教育者也要扎根一线,深入教育实际,从中汲取力量,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绽放自己生命的精彩。
教育要不断发展,但目前,我们的教育并没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究其原因就在于,教育没有接地气,我们没有仔细研究一线教育,没有从一线教育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目前,我们的教育者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教育一线,很多人不是把目光聚焦在国外教育理论,就是把焦点放在外国教育名家身上。其实,教育真正的希望在一线,毕竟,教育需要扎根一线、了解一线、研究一线的教育实际,才能真正把握教育的根,才能把握教育的本质,才能具有强大的动力源泉。因此,要解决教育出现的问题,教育者就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教育一线和一线教师身上,多发现一线教育中的问题,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育的发展。
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陶行知能够成为教育家,不仅影响本时代教育的发展,也对后世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不仅胸怀使命,而且能根植于教育一线。同样,扎根一线、真正热爱教育并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播洒在教育事业上的教师更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家。因此,不论是教育教学、教育研究、教育管理,都需要根植教育一线,扎根教育土壤。
教育需要关注,更需要发现。教育者不仅要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发现教育实践中成功的经验,更要在这种发现中总结,才能真正让教育得以升华。罗丹曾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教育,就要以这样独特的视角去发现教育、反思教育、研究教育,从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入手,去点击教育之本,而不是脱离教育实际,做一些虚无缥缈的研究、报告。
教育要接地气,对于普通教师而言,就是要立足自己的课堂、深入课堂研究,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才能在课堂中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想法,发现教育之美;作为校长,要让自己的教育管理更接地气,就要深入课堂,了解一线教师的具体情况和学生上课的情况,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思路;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的管理不能仅仅落脚在文件和汇报工作上,要多走进学校,了解一线的发展情况,了解学校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反馈意见,真正把握学校的问题所在,才能出台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对接师生所需,对接教育发展的规律,这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
让我们的教育者走进一线,聆听一线的声音吧,这才是教育最真实的声音,这才是一线师生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这才是教育研究和发展的主阵地。我们的教育者不能一味崇拜国外教育和国外名师,也不能仅仅关注那些身处庙堂之高的教育高层,而是要放下身段,深入一线教育,让教育“发声”,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代教育的脉搏一起跳动,舞出最美的教育和声,奏响教育最美的乐章。
(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单位系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