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素有“千古形胜地,皖北第一州”之美誉,在淳朴善良的宿州人民心中,有一方令人神往的教育圣地。她伫立于此整整108年,从其前身官立正宜中学堂发展到今天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她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材;她是一座如诗如画的校园,一所底蕴深厚的学苑,一处诞生思想的殿堂,一个梦想起飞的舞台。她,就是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无数教育人欣赏她、仰视她,而更多的人不禁想问:究竟是什么托起了宿城一中百年的辉煌? “特级教师11人,省教坛新星8人,宿州市学科带头人9人,市骨干教师9人,留英、留美教师8人,具有高级职称以上教师128人,研究生学历32人,校级教坛新秀55人,李梅老师被评为2013年‘安徽省十佳教师’,宁广辉老师被评为‘江淮好老师’,10余位教师在安徽省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一份闪耀着卓越光芒的教师成绩单,便是宿城一中给出的最好答案。正如校长张涛所说:“我们不仅要专家治校,更要专家施教才能真正把学校办好。”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正是宿城一中最引以为傲的宝贵财富,更是她辉煌百年的核心力量。 让教师成为幸福的“人” 无论外面的社会如何日新月异,学校的氛围始终应该是宁静而祥和的,教师应该是远离浮躁的,他们既要能感觉到成就感和充实感,又要能发自内心地热爱教育工作,享受幸福人生。 数学教师出身的张涛,却在理性之外有着可贵的人文情怀。对于教师的职业生活,他一直有着理想的愿景。2012年,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以他为首的领导班子提出了“美丽一中,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而实施幸福教育的第一站便是教师。他说:“幸福教育,首先要体现人性和人文,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关注人、关心人、关怀人。而以人为本的首位是教师,因为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的学生。” 基于此,宿城一中开始推行教师人性化管理改革。一年间,教师们在用水、用餐、用车等细节的改善中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出勤、培训、绩效工资发放等制度的建立中体会到学校的关怀,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等政策的实施中感受学校的尊重……教师也是普通人,人性化管理的关键是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高中部搬迁至新校区后,距离市区有7公里,教师们在路上要耽搁1个多小时,一时间引起了一些怨言。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校领导不厌其烦地到市里争取政策和领导的支持,仅用了1年时间就将大部分教师的住房都集中到学校周边。除了物质,教师也十分重视精神生活。为此,学校建立了“身心舒吧”,让教师在工作之余看看书、喝喝茶、聊聊天;定期举行丰富多彩的教工文体活动,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 细微的变化一点一滴地渗透进宿城一中教师的日常生活中。一位年轻教师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每天清晨,一走进崭新而大气的校园就感觉心情舒畅,一进办公室就能看到同事灿烂的笑容,一进教室看到学生的笑脸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做一中的老师真的很幸福!” 职业成就感是教师幸福的根本 几乎所有学校都清楚教师在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灵魂作用,但有些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吸纳优秀教师,而有些学校却懂得如何培养和塑造优秀教师。 作为一名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校长,张涛深知教师的幸福感来自生活的安定,更来自职业成就和价值的提升。为此,宿城一中坚持将教师专业化培训当作自己的使命,为培养研究型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皖北基础教育的佼佼者,宿城一中的教师专业化培训除了扎扎实实地开展传统的“薪火计划”、“名师工程”之外,坚持与时俱进地开辟新模式。 首先是实施“全员培训工程”。学校针对安徽省2014年即将实施的新高考要求,率先开展教师高级培训计划,于2012年、2013年投入50万元,利用节假日把全体教师分批送往华东师范大学集中培训,让他们接受新理念教育,掌握现代教育新技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施“四个一工程”,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读一本教育理论书,写一篇有影响的教育教学论文,上一节公开课,研究一个问题带动课题研究。学校花大力气为每个学科组订阅10余种报刊,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书柜,让教师多读书,使阅读成为教师最自然的生活状态。 其次是打造“高效课堂,魅力课堂”。学校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理解“高效课堂”的理论内涵和重要意义,通过听示范课、同课异构、校级交流等活动,让教师明白“高效课堂”的整体流程,自觉地将“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听课评课的重要依据。如今,宿城一中已初步构建起符合一中模式的“高效课堂,魅力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最后是开发校本课程。多样、立体、创新的学校课程是实现学生自主、创新、优质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根据特色办学的目标,学校在开设国家课程的同时,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校本化改造,系统组织教师编写导学案、高初中衔接教材等。学校还鼓励教师开发第二课堂,积极参与到学生社团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小微课题研究,既解决实际问题,也提升学术水平,把教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紧密相连。 此外,学校还鼓励青年教师走出校门,积极参加各类大赛,参加各种教科研联盟交流,学校内部也开展了“教坛新秀”、“十佳教师”等评比,使教师除了业务上的进步,在精神上也能得到提升。一位教师总结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是最幸福的,学校搭建的多元平台,让我们真正实现了职业价值和生命价值的内在统一。” 教师文化是学校的精神根基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百年宿城一中,百年教师队伍,在岁月的坚实脚步中积淀了特质鲜明的教师文化,奠定了学校的精神根基,并在“美丽一中,幸福教育”建设中散发出历久弥新的动人魅力。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新时期的宿城一中从未忘记教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校搜集退休教师生活工作的感想和感悟,每年春节都会走访离退休老教师,和他们一起探讨百年老校精神。百年办学史在每位教师的心中,呈现出四个清晰而厚重的关键词。 一是敬业,每位宿城一中教师都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对工作高度负责、任劳任怨。二是合作,宿城一中教师每次外出比赛都会组建学科团队,学校每年引进的新教师,无一例外都能很快融入学校的大家庭中。三是民主,民主是宿城一中的精神传统,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到设立学生事务中心,无不展现了民主开放的校风。四是包容,宿城一中教师从关爱学生的角度,从帮助他们成长的角度去处理教育问题,宽容爱护每一个学生。 一次,一位班主任给全班学生排座位,一位学生家长因为不满意自己孩子的座位,要求班主任调换。班主任耐心地跟家长解释,学生的座位是轮换的,这样对视力有好处。但家长依然不依不饶,在办公室指着老师大发脾气。然而,这位班主任却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心存芥蒂。每次考试后,他都找这个学生谈话,帮助他分析试卷,鼓励他再接再厉。在班主任的关心下,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提高,家长也觉得很过意不去。把自己不该承受的委屈和痛苦放下,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何尝不是一种敬业?这何尝不是一种包容? 敬业、合作、民主、包容的教师文化,来自百年一中的精神传承,也与宿城一中的管理和评价制度息息相关。近年来,宿城一中制定了教师职业素质与工作业绩考核评价指标,设有师德素养、专业能力、工作业绩、学生评议、家长反馈等多维指标,改变了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评价。每年学期中,教务处会组织一次评教,在事先不通知的情况下到某个年级让学生给老师打分。学校还设立了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教室听课,并发放家长听课反馈表,每次听课后召开座谈会,请家长对教师提出意见和看法。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慢慢走向文化自觉。 优秀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保障 宿城一中的教师拥有高尚的师德与高超的师能。他们说:“因为一中,才有了我们。”而事实上,没有这些辛勤优秀的教师,怎会有这所万众瞩目的学校?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陈玉龙来到宿城一中短短4年,就从一个稚嫩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位成熟的数学教师。每逢过节,因为老家太远没法回去,老教师们总会邀请他去家里做客;工作上,从他站上讲台的第一天起,老教师们就和他互相听课,指导他怎样把课上得更好。4年来,陈玉龙从教育观念到教学行为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在教育理念上,他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从管理学生转变为了服务学生,这是从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的重大变化;在学科知识上,他将大学的知识学为所用,深入地研究了中学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在学术研究上,他深受老教师的启发,坚持写论文、研究数学竞赛。去年,学校推荐他参加全市青年教师赛课,在老教师们毫无保留的经验传授和磨课陪练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感觉每一天,我都能很安心地在这里工作。”回顾自己的成长,陈玉龙不无感慨地说。 “2013年安徽省十佳青年教师”李梅,是一位美丽、知性的语文教师,也是一位有思想、很用心的班主任。作为师者,她坚持把“育人以德关键在育人者之德”作为自己的名言警句,在每个孩子心里播下阳光、自信、感恩、上进的种子。作为班主任,她注重对班级的发展定位,注重营造班级的整体氛围,她带的班级总是充满了合作与宽容精神,师生、生生之间能够进行坦诚的交流。她常常在放学后与学生谈心,她邀请各个层次的学生代表在质量分析会上发言,她更善于让成绩突出的优秀生与学困生结对互助。在她的班上,成绩第一的学生和成绩倒数的学生成为同桌,竟让学困生在短时间内名次前进了500多名!“你是不是发自肺腑地对孩子好,孩子会感受得到。”李梅总是这样说。 关于如何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李梅也总结了自己独到的经验。在她看来,班主任首先是负责任。负责任的表层是时间上的投入,深层则是善待每个学生。其次是平等看待每个学生,每个班级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必须要帮助每个学生,要对学困生和优等生有同样的关注。再其次是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天赋,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班级中找到存在感。李梅班上有个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体育却很不错。于是,李梅特意让他负责组织班级参加高二篮球赛。他在暑假里真的联系上班上几个喜欢打球的同学,认真地练习起来。尽管没能在篮球赛上取得好名次,但班级的凝聚力提升了,他也因此找回了自信,成绩从年级1000多名上升到400多名。 宿城一中新校区临近宿州市三角洲生态公园,远离市区的喧嚣,是一方读书养性的幽静圣地,校园内人文与自然和谐交融,宛若一座真正的大学校园。今天的宿城一中,在“美丽一中,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凭借脚踏实地的师资培训,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优质的教师队伍不仅让这里的学生“如鱼得水”,更让学校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奠定了宿城一中在皖北基础教育中的领先地位。展望未来,张涛满怀信心:“宿城一中将继续培养专业型、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成为皖北乃至全省教育典范,实现更为波澜壮阔的教育梦!” (来源:中国教师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