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激励教育改变学校

发布日期: 2014/08/09      浏览次数: 58  


 

激励教育改变学校

潘永兴

激励教育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支撑,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意义建构”,强调素质教育与中、高考评价的互动,主张给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为学生终生负责。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如何才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发展?

基于这种困惑与思考,我们带着一种理性的态度在实践和理论上积极探索,以激励教育为办学特色,在困惑中实现超越。激励教育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支撑,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意义建构”,强调素质教育与中、高考评价的互动,主张给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为学生终生负责。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激励教育逐步形成了一套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于一体的,独具特色和实效性的教学系统。

“激励”是“从需要出发,来激发其动机,调动其积极性”,是“激活、指引和维持行为的心理过程”。我校牢牢抓住这一教育核心——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构建起了一套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为前提,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成长为宗旨,以激发学生发展正能量为目标,以德育和教学工作为重心,以体艺教育、创造教育、军校教育、阳刚教育为特色的激励教育体系。

学校实施制度化、精细化管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激励教育中感受幸福、成才成人。学校精心开发了一系列激励课程:新生军训、主题班团会、读书讲报、成人仪式、社区服务、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方法——情感激励、语言激励、目标激励、实践激励、榜样激励、环境激励等;定期开展“千百十育人工程”,即在全校开展“杰出中学生标兵”、“杰出中学生”、“学生标兵”、“希望之星”等不同层面的优秀学生评选表彰活动。

明确的目标、优化的课程、科学的方法以及多维度的奖励机制,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激励教育体系。激励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学校教育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并在教育的各环节上大放异彩。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我校激励教育体系中,创造教育和体艺教育凸显了对创造力的培养。以创造教育为例,我校创造教育从萌芽到成熟历经了20多年的探索之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学校进一步将狭义的、针对性极强的科技创新教育,拓展为一种成体系的校本课程——创造教育课程。一方面针对在科技创新领域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开展科技教育,为国家培养专门性人才;另一方面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与基础课程相融相济,引导师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成为我们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使创造教育由特长生培养的英才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同学的教育。

在我校,创造教育课程是相对独立但又与其他课程并非平行关系的一门校本课程,它以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为基础开发出来,针对一部分在创造研究方面有潜能、有兴趣的学生群体开设的一门课程,与基础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形成层层推进又依次反哺的关系。此外,在课程建设上,我们还对课程目标体系、开发流程、内容体系、评价体系、管理系统等进行了系统的开发建设,使创造教育课程更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

2011年,我校与空军航空大学合作举办了全国首个“空军飞行少年军校”,这是一种崭新的办学模式,把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乃至国家未来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是激励教育理念下的又一重大举措。

“空军飞行少年军校”为小小少年的蓝天梦想搭建了平台。准军事化管理、配备国内一流的中学教育,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做知识型军人、报效祖国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子们向社会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不仅体能训练成绩优异,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军校学员已经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纪律严明、服从指挥、精神昂扬、意志坚定,举手投足中都展现出军人的风范。从课间操到冬季跑步课程,从规范的仪表和自主的课堂,都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

激励教育的实施,在学校教育的各领域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状态、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校园的文化生态都在悄然发生变化。

(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单位系吉林省实验中学)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