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学校与家庭教育格局如何重塑

发布日期: 2014/08/09      浏览次数: 54  


 

学校与家庭教育格局如何重塑

王占伟

对话嘉宾

穆培华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教体局局长

陈鹏宇 亲子教育实战训练导师

董成权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一个人在学校和社会上的表现源于他在家庭所受的教育,源于他在家庭的关系模式。从这个角度看,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重要。

青少年学生存在的人际关系不良、心智年龄偏低、网络使用过度、自卑、厌学、孤独、撒谎、懒散、意志力差等问题,都源于家庭,只不过是在学校里、社会上表现了出来而已。

所以,如果不从家庭教育着眼、着手,中小学校进行的很多教育就会事倍功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抛出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格局重塑的命题。

本期,围绕“学校与家庭教育格局如何重塑”,我们约请相关专家深入探讨,以期协助更多的校长提升认识、积极行动。

“二手人”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教师报》:我们很多人都是父母或者别人的“二手人”——过的都是父母或别人的人生。这样的“二手人”是如何形成的?

陈鹏宇:所谓“二手人”就是自己的心灵空间被挤占而失去了主观意志的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成长密码。可鲜有父母有耐心和智慧了解孩子的独特,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让他去做;告诉孩子什么是错的,不让他去做。孩子为了生存,为了得到父母的爱,特别是在生命的初期,就会允许父母的“教导”进入自己的生命。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在情绪冲击之下的“教训”行为,比如吵、骂、打等,就会加剧孩子的恐惧,令孩子不再相信自己的直观、直感和直觉,而是根据父母的信念和价值观做出人生的选择。这些心灵空间被父母挤占的孩子,其精神领地在学校会轻易被老师侵占,走向社会会轻易被专家和老板侵占,而唯独不再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二手人”就是这样形成的。

穆培华: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一方面,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会遇到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这个“重要他人”的影响对我们的一生至关重要。一般来说,父母毫无疑问地最有条件和机会成为这样的“重要他人”,因此,很多孩子看起来就像父母的“复印件”。从这个角度讲,父母要想把孩子教育好,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然而,在当下,父母缺位的情况相当严重,这样的父母自然也就失去了成为孩子生命中“重要他人”的机会。本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秀的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成为学生生命的“重要他人”,然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能够成为孩子生命中“重要他人”的教师也越来越少了。

另一方面,父母尽职尽责,给孩子做好示范引导,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孩子重复自己的命运,或者代替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一面,每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父母可以示范引导,但更重要的是发现,发现孩子的特点,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发现孩子的“自我”,而不是把孩子“雕塑”成父母的样子,也不是把孩子“改造”成某一个优秀人物的样子,更不能把孩子交到“铸币工厂”一样的学校,按照统一的标准塑造成“书呆子”。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还原”,“还原”成为他应有的样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中国教师报》:当前,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解决的策略与方式是什么?

董成权:家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三:第一,家长片面追求经济收入,忽略子女的成长陪伴,造成孩子的身心焦虑问题。他们或者表现为内耗,不善言语,不能与人正常沟通,内心压力无处宣泄;或者表现为外显,生活无秩序,不懂得与人正常交往的规矩,不能正常完成学业。第二,家长过度重视知识教育,忽略孩子人格的完善,造成孩子的成长危机。孩子生活能力欠缺,自信心受伤,不能全面地思考问题,鲁莽、冲动、易走极端。第三,评价机制单一使得孩子在人性发展方面很受伤。人们对于成年人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是经济收入的高低,而对于孩子的评价就是考分的高低、考试排名的前后,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陈鹏宇:中国家庭教育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过多地强调了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而忽略了对教育规律也即教育之“道”、教育之“本”的追寻。

花是需要“浇”的,当你不知道花需要怎么浇时,你知道浇花的方法越多,越努力地浇,浇死它的可能性就越大;孩子是需要“教”的,当你不知道孩子需要你怎么教时,你知道教孩子的方法越多、越努力地教,教出问题的几率就越高。家长都很关注“怎么教”的问题,其实我们更应该追问:为何教?谁来教?教什么?何时教?何为教?这几个问题哪一个都比“怎么教”重要,哪一个没搞明白,再好的方法都可能是教育伤害。

解决的方式是由学校组织家长系统地学习,令家长反思教育行为,转变教育观念,了悟教育真相,增长教育智慧,妈妈学会“养育”孩子,爸爸负起“教育”责任,家校共建,才能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

穆培华:教育是一个体系,包含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诸多方面。中国教育的落后,首先是理念的落后。因此,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策略,只有一条,那就是发动一场“革命”,一场理念上的、思想上的、文化上的“革命”。“革命”并不都是危险的。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家庭,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民族,我们号召全体家长(其实也就是全体国民)发动一场关于“什么是正确的教育”的全民大讨论,进行全民反思。只有所有的家长都清醒了,都有改革的欲望和诉求,才会产生强大的“倒逼”力量,来推动学校、政府、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这一点,在很多国家都有鲜活的例子,太多的改革(不仅仅是教育)都是由民间力量推动发起的。我认为,教育的“主战场”在家庭,而不在学校;中国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中国家长觉悟了,教育的春天才可能真正到来。

什么是家庭教育的真相

《中国教师报》:在您看来,什么是家庭教育的真相?

董成权:今天人们普遍把家庭教育理解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生活中,家长也有不会、不懂的地方,也需要学习,可以向孩子请教。因此,家长有必要向孩子学习。

穆培华:我是这样定义家庭教育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自我成长,让每个成员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之所以这样讲,我想规避几点:一、家庭教育,决不仅仅是家长教育小孩,小孩子需要向大人学习,大人也需要向小孩学习。二、家庭成员有多有少,不仅仅是父母和孩子,相反,多代同堂的家庭事实上更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和健康成长。三、所谓的教育,代替不了孩子的自我成长,孩子不能“被成长”,正确的教育是引导孩子自我成长。四、家庭教育的目标,不能功利化,要么考学,要么当官,要么发财,要么有出息。其实,这个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成“人”,二是成为“自己”,三是做最好的自己。

陈鹏宇:家庭是让孩子成“人”的地方,学校是让孩子成“才”的地方,家校合力,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人才”。而“人”是各种“关系”的总和,所以家庭教育的真相,就是父母处好和孩子的亲子关系、相互之间的夫妻关系、和自己的自我关系。先有关系后有教育,关系就是教育。

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着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和妈妈关系和谐的孩子心会很“安”,和爸爸关系和谐的孩子神会很“宁”,心“安”神“宁”的孩子就会很“静”,静能生慧。现在很多中小学生坐不住,学不进,坐卧不安,心神不宁,就是和父母的关系出了问题的表现。

父母之间的关系品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生命状态。爸爸是天,妈妈是地,生而不养,“天昏地暗”;父母斗争,“天摇地动”,父母离婚,“天崩地裂”,父母冷战,“天寒地冻”。

父母各自的生命状态则透过和孩子的点滴相处,被孩子消化、内化,从而转化出打着父母烙印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情绪情感模式,影响孩子一生。

所以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透过自我成长,改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从而支持孩子成长的过程。

怎样升级家长学校

《中国教师报》:对于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学校都在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等方式尝试解决。在您看来,当前中小学所开办的家长学校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董成权:根据教育行政管理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设立了家长学校,但是因为缺少能够开展工作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家长学校的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开展,多数学校也只是在学期初、学期末象征性地组织家长在教室里听班主任对学生一个学期的总体工作要求或者总结,甚至是成为学生问题的检讨、批斗大会,这种形式的家长会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倒激化了亲子之间的矛盾。

陈鹏宇:很多家长学校在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方面,形同虚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没有真正意识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学校是放大家庭对孩子影响的地方。孩子在家里被错误教养,在学校就会有各种不良表现,教师如果没有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改变家长的教养方式,而是一味地改变孩子的行为,就会为家庭的错误“买单”。很多教师受到学生的伤害就是血的教训。

学校除了做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以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把学生的父母,这一更重要的教育力量吸纳到这个教育团队中来!

谁先把家长的教育培训系统做好,谁就会率先摸索出当前形势下适合学校的教育模式来!

穆培华:家庭教育让学校去做,是在犯老错误。教育,不能只交给学校做,家庭教育更不能。教育问题应该系统解决,也就是说,解决家庭教育问题,不能独立于其他教育问题之外去解决。怎么解决?我比较欣赏华德福教育的做法。华德福教育推崇的教育方式或者叫发展方式,不是简单地用办一所学校的方式来解决教育和发展的问题。华德福教育体系实际上是把孩子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社会教育等有机地统合起来,如果非要用“教育”这个词来概括的话,那也可以说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我们无法把家庭教育分出来,无法把学校教育分出来,无法把社会教育分出来。怎么分?家庭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生活,教育即生活,家庭即社会,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校……整个都融为了一体。套用一个农业概念,这才是孩子们的“有机生长方式”!

《中国教师报》:中小学所开办的家长学校应当如何改进、升级,以有效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

穆培华:根据对我们区家庭教育进修学院的构想,我认为中小学的家长学校要建设好,须抓三个关键。一个是理论体系,现代教育有两大支撑和一个瓶颈。两大支撑是生理学和心理学。一个瓶颈是脑科学,尽管有不少成果,但还须慎重。解决这个问题,须向古人请教,很多正确答案在原点;须向西方人请教,他们比我们发展得早;须在实践中积累,照搬照抄永远念不到真经。二是课程和教材。三是师资,谁来讲,人才太缺乏。所以,基层学校要抓好家庭教育,比较难办。家庭教育问题和国民素质提升问题从本质上是一回事,我们完全可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举全国之力,借全球之力,用最先进的、最科学的理论体系编写权威教材,把家庭教育专业人才纳入国培计划。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如何系统解决

《中国教师报》: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社会转型,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他们常年见不到父母,得不到父爱和母爱的滋养。这样的留守一代必将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我们应当如何系统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穆培华:这个问题非常让人痛心。以人为本,得懂人性,否则,必然是空谈,懂人性,首先得懂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能陪伴,这其实是非常缺乏“人性”的,这话听起来可能有点刺耳,但一点也不过分。连那些比人类低级的动物,也很少有把孩子一生下来就丢下不管的。说得再极端点,这个时期的孩子甚至可以不上学,但都不能离开父母的陪伴,父母的陪伴对他们来说比上学要重要得多。系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立法,不能尽到父母职责的,就取消他们的抚养权。当然,所有的问题都不能从体系中拎出来单独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问题,农村学校薄弱和“空壳”问题,都要有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只有综合性的方案才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其实,除了留守儿童,跟着父母到城市里念书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值得关注,他们虽然来到城市,但受生活条件所迫,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在和城市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将来,他们是留在城市,还是回到农村,命运也面临很多变数,长此以往,也会有很多问题。总之,这个问题再次说明,教育问题不能从政治经济社会体系中单独拎出来解决,教育必须成为国家战略,全方位推进改革。

陈鹏宇: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单单教育能解决的问题。它牵涉很多国计民生政策的设计。怎样缩小城乡差距,怎样增加农民收入,怎样维护底层人群的生命尊严,是减少留守儿童的关键。现今的户籍制度,城市学校的容量,甚至交通成本、住房成本都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障碍。

怎样让留守儿童和父母团聚是首要问题,然后是让父母学习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其他的都是治标不治本。我们这个社会一定会为逐利行为付出惨痛代价!

(来源:中国教师报)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