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同一片蓝天,同一个课堂

发布日期: 2014/08/09      浏览次数: 62  


 

同一片蓝天,同一个课堂

——记厦门市湖里区先学后教,反馈矫正教学改革

文 艺 张 艳

9月的厦门依然热力四射。湖里区,这个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正在教育领域开展一场热火朝天的前沿改革,在某种机缘巧合中续写着“发祥地”三个字的内涵。自2009年起,“先学后教,反馈矫正”教改实验先后在这里的15所中小学推广,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热潮,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省内外学校校长、教师前往参观或网上学习。教改,俨然成了湖里区一张金色的名片。湖里教改,打破了教改只适合在农村学校推行的思维定式,树立了城市区域教改成功的新典范。湖里区是如何啃下教改这块硬骨头的?改革又有哪些特色与创新?带着一连串的问题,笔者走进了美丽的鹭岛,走进了激情涌动的迷人课堂。

理论策源与“湖里模式”的诞生

厦门湖里,尽管历史悠久,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却是从1987年开始的。新世纪以来,湖里区经济发展迅猛,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进,每年增加近10万人。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湖里教育形成了特殊的区情:一是生源素质较差。全区生源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约占中小学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三,他们的家庭学习环境极差,多数家长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孩子的学习完全依赖学校;二是课堂效率不高,传统“填鸭式”课堂依然普遍存在;三是师生负担较重,减负压力重重。这些问题给湖里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极大的压力与困难,它深深地困扰着湖里区教育主管部门、各校领导老师们。如何破解?区教育局陈媛局长说:靠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以牺牲孩子身心健康为代价?在厦门,此路肯定走不通!教育规律和国内外先进教改经验告诉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唯有走教学改革之路!

特级教师、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蒋宗尧,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教改,一直将教改视为自己的使命。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外地成功教改经验,整合本地有效的教改资源,结合湖里教育实际,他总结设计了“先学后教,反馈矫正”教改实验,并在部分学校先行先试。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先学后教,反馈矫正”的湖里教改模式宣告诞生!这一模式以“导学、启思、育人”为基本教学原则,以“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单位,以“导学与反馈单”为基本教学载体,以“教读课、导读课、自读课”为基本教学模式,以“导学启思、自主互助、先学后教、先议后讲、先练后评、反馈矫正”为基本教学策略,以有目的、有步骤、分阶段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减轻师生过重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基本目的,旨在使大多数学生想学、会学、学会。

2010年,在蔡塘学校等校实践成功的基础上,一场“先学后教,反馈矫正”的教改实验在湖里区全区范围拉开了帷幕。为了整体推进教改实验,教育局下发一系列文件,拨出专项经费,并成立了4个相关机构:一是顾问小组。以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为组长的顾问小组,组织专家每月一次到湖里区进行指导。二是领导小组。以区教育局陈媛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两次专题会议研究教改。三是指导小组。以区教师进修学校蒋宗尧校长为组长,黄巨昌、沈金全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教改指导小组,每周一总结、一研讨、一布置。四是研究小组。以区教师进修学校各教研室学科教研员为组长的研究小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学科研讨活动。各实验学校在实施教改过程中,也建立了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如导学案的编用制度、磨课制度等,使教改有序推进。

作为国家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为全区教改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业务指导。各学科教研员常年深入教改校进行指导,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他们对教师进行了全面而到位的培训,包括如何编写“导学与反馈单”,如何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如何根据学生反馈信息进行针对性教学,如何组建并指导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等。他们组织各实验校申报了共76项教改子课题或微型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教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他们采用现场诊断、案例教学、跟岗培训、情境体验、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让教师掌握并提高课堂教学技能。他们对教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困惑及时发现、及时研究、及时解决,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教改评价方案,有力助推全区教改的发展。

蔡塘学校:一所薄弱校的课堂神话

湖里模式并非“象牙塔里的空想”。早在2007年,从蔡塘学校校长陈文斌第一次从蒋宗尧手中接过一张“导学与反馈单”时起,湖里教改的第一把火就已经点燃。蔡塘学校的“自学成才”,成为湖里教改实验的一个“活标本”,也演绎了一所薄弱校的课堂神话。

蔡塘学校是湖里区政府于2005年创办的一所公办九年制外来员工子弟学校,学校办学基础薄弱,教师90%都是临时聘用。建校之初,陈文斌就提出“文明习惯的养成是外来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的第一步”,一心一意地致力于习惯养成教育。这个过程持续了两年,学生奇迹般地改变了。“我印象特别深刻,2005年我们招收的初中生特别差,一个学科就比兄弟学校差了40多分。但到了2007年暑假前的质量检测,我们的成绩竟然变成了湖里区第一名!”回首往事,陈文斌依然掩饰不住兴奋。然而,尽管成绩喜人,但陈文斌还是感受到了教师、学生的疲惫。厦门市从2005年就开始倡导减负,但用什么方法才能真正减轻师生的负担?

此时,陈文斌得到了一份蒋宗尧编写的“导学与反馈单”,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请两位老师在两个班试用。老师们半信半疑地问:“要是考不好怎么办?”“考不好我负责!”陈文斌斩钉截铁地说。出乎意料的是,“导学与反馈单”很快传遍了整个年级。2008年中考,蔡塘学校在全市80多所中学排名第三,其中英语学科进步尤为明显。2008年上半学期,改革全面铺开!教师先通过集体备课设计教学案,再根据各班班情上课,发现问题后及时修改,第二天再上再改……那一年,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参照物;那一年,大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辛苦,却满怀希望。2009年中考,学校一跃成为全市第一!同时,教改开始在小学推广,而且效果非常显著。

“蔡塘教改到底有何秘诀?”伴随着蔡塘学校脱胎换骨的巨变,许多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而陈文斌却笑着说:“与其说是秘诀,不如说是特色。”蔡塘教改的特色之一便是从“导学与反馈单”演化而来的教学案。教学案是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和拓展延伸为一体,师生共用的探究活动载体,其核心思想是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学案的编写分为“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分层落实、分类发展”四大核心模块,体现了蔡塘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观点:第一,教学并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样重要;第二,教学合一,变以前的“教师讲、学生听”为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合一。而教学案和一般导学案最大的区别是,更注重教师的“导学、启思、拓展、提升”作用。

蔡塘教改的特色之二是“合作学习小组”。2010年,蔡塘学校的合作学习小组已初见成效,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大为提高。然而,尽管如此却掩盖不了深层次的问题:2011年初,余文森教授在参观了学校的课堂后指出:“你们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但重复、低效、无效展示比较多,能不能开展学习型展示,让展示有一定的功能和效率?”从此,学习型展示成为了蔡塘教改的新方向。学习型展示是指通过展示者与学习者对内容的展现、质疑、探究、拓展从而使两者都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完善与提升,展示过程应是一个生生、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学习型展示是一种必要的展示,展示的组织是有序的,展示的结果是有效的。为了构建学习型展示,学校从展示的酝酿、过程的调控、结果的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组织和实施。

随着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陈文斌意识到:教改不但是课堂教学的问题,还是一个涉及教育教学整体工作的系统工程,因此要跳出课堂看教改。2011年,他又将单一型的“合作小组”转变成为综合型的“互助小组”,这种自主管理组织囊括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

关于“跳出课堂看教改”,陈文斌有着更为深入的思考:“教改的背后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机制、管理机制,是基础性的习惯养成、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这就是学校文化,有了文化改革才能推进。学校文化营造了教改的氛围,而教改又构建了学生健康发展的环境,让他们获得了快乐、自信。现在,很多毕业生一到节假日就会回来看望老师,给老师送卡片和小礼品,这种温馨的场景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很少见到。”

今天,走进蔡塘学校,如果不事先说明这是一所外来员工子弟学校,真的看不出这里的孩子和城里孩子有什么不同。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综合能力发展了;他们的课业负担减轻了,有些学科已经实现了课后“零作业”。

江头中心小学:“小鬼当家”成最美风景

而目前湖里区最大的公办小学之一、有着62年建校历史的江头中心小学,则将“先学后教,反馈矫正”模式做出了另一番景象。校长叶海云说:“我们有1697名学生,学校的发展愿景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江头中心小学的学生85%为外来人员子女。5年前,学校受命接下两所民办小学,从18个班摇身一变成为36个班的大家庭。短时间的扩充使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度在下游徘徊。为了减负增效,学校通过教师精心编写的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先学;在课堂上,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四年级到五年级,教师讲课的时间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而减少,空出的时间除了当堂消化作业之外,主要让学生上台讲解。以前,学生只是静静地坐着听,现在他们是有备而来——带着预习中的收获与问题进课堂,与同学、老师交流碰撞。争先恐后的“我来讲”、针锋相对的“我质疑”、层见叠出的“我提问”、理直气壮的“我反对”等,成了学生的热词。“小鬼当家”、“我的课堂我做主”,成了课堂最美的风景。

“先学后教,反馈矫正”的教改模式已在湖里区15所中小学遍地开花。这些学校原本都是以外来生源为主的薄弱校,而今却变成了最引人注目的明星校。厦门外国语学校湖里分校教改不到两年,师生的精气神就大为提升,教师个个自信,学生人人大方,校长徐名昌讲起教改更是激情澎湃、滔滔不绝。

湖里区教育局局长陈媛总结说:“湖里模式符合湖里区的生情、师情、校情,促进教育观念转变,促进素质教育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减负提质,促进了课堂教学的转型,教改模式让课堂成为生动的课堂、问题的课堂、有效的课堂。一是从教师主导的先教后学转向师生合学的先学后教,二是从单向的听课转向多向的研讨,三是从课堂控制转向小组式团队合作,四是从传递知识为主转向问题导学为主,五是从被动的浅层学习转向主动的深度学习,六是从封闭的师资资源转向丰富的生本资源。”

湖里区教改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刘育生书记多次强调,要求教育局加大推广力度,分管副区长戴宗垒多次亲自参加教改活动,厦门市教育局、教科院的领导专家经常到湖里区指导教改工作。湖里区教改也得到了福建教育学院赵素文书记、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的高度评价与指导,《福建基础教育改革动态》连续两期进行宣传推介。据了解,福建省教育厅今年517日向全省网络直播湖里区“先学后教,反馈矫正”课堂教学模式和教改经验。

(来源:中国教师报)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