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重点学校、老牌学校未必办得多么有特色,新建的、薄弱的学校未必就没有发展机会。创建特色学校,就是要在原来的应试教育秩序中,让学校重新起步、重新洗牌、重新发展,使每一所学校都有发展动力、发展机会,达到新的教育公平。 我们总是提到特色学校创建,就是要把丢失的学校教育功能重新寻找回来。创建特色学校的标准不是应试教育的分数标准,而是全方位育人的标准。 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总结,不是一次性的比赛,因此有几个步骤必须要搞清楚。 一是确定学校发展的主题,也就是办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确定学校发展的主题,必须根据学校的发展历史、学校传统与现有基础来确定办学方向。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所有的办学软硬件都离不开这个灵魂。如果这个定位不准确或者有错误,那么,即使投入再多,也是枉然。当年西南联大在抗战期间仍然能够办得辉煌,不是教室有多漂亮,实验设备有多先进,而是凝聚西南联大的灵魂尚存。因此,即使失去校园,即使居无定所,即使冒着侵略者的炮火,也仍然坚持教学与研究,师生关系反而更融洽了。由此可见,学校的灵魂有多么重要。 学校的灵魂从哪里来?从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来。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这些历史就是自己学校的根。校长作为学校最重要的领导者,一定要有根的意识。有了灵魂,也就是好的办学思想,整合资源就有了依据。一所学校要办好,一定要有教育资源意识。校内外的教育资源都需要借助某一教育思想来整合。这就好比说,确定了目的地,才能选择最恰当的交通工具。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确立之后,就要围绕着主题来整合教育资源。如果一所学校的办学资源就是一个个散落的珍珠的话,那么,办学思想就是贯穿这些珍珠的红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特色学校,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现实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确定自己的办学思想。有什么样的办学思想,就有什么样的学校特色。 二是寻找、建设特色项目与特色课程。一般来说,提出什么特色,常常是根据学校已有条件来设定的。学校能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要视情况而定。项目不同于课程,项目是一次性的任务,比如一次比赛、一次运动会、一次科技文化节。课程是要纳入常规教学的活动,有国家课程、地方特色课程与校本课程。但是,有这些项目与课程并不等于就是特色,从学校来看,每所学校所能够做的事情都相差无几。所谓特色,就是你的做法与别人不同,而且这些不同蕴藏了教育原理,有现实依据,最重要的是有教育效果,并且这个教育效果是符合学校办学思想,有助于办学思想落地的。因此,特色后面的科学性、独特性与教育性缺一不可。比如,同样是书香校园活动,你的做法却不同。你能够把这个活动办成让学生自己组织,与社会资源有效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与教师的阅读兴趣。这些方面都要详细说明,这些才是学校的特色项目或者特色课程。 三是学会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办学主题有了,接下来,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主题思想展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特色的重要方面,校园文化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一所好的学校,一进校门,就能够感受到学校的气息,这些气息是由学校的校园文化决定的。如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一进校园,就能够感受到一种古朴、典雅、高贵与自由的传统气息,这些气息不用任何人来告诉你,每个人从校园环境中就能够感受到。没有主见的校长,常常把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弄得同样没有主题。一所追求自由学风的学校,不会搞太多军事化的东西;一所现代化特色鲜明的学校,一定是充满了时代气息的;一所崇尚传统美的学校,就不能在校园里建那些充满现代气息的雕塑。当一所学校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纳入进来的时候,这所学校就变成了没有特色的学校。每所学校只能够办自己条件下最好的学校。 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是与学校办学思想密切相连的。比如一所学校要打造竹文化,其实目的只是借用竹子的具象来把一些抽象的教育理念落地。教育需要具象的东西,以便容易理解。因此,物质性文化、制度性文化与精神性文化不是脱节的,而是水**融、互相支撑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最终要落实到课程设计上来,也要落实到教育思想观念与方法的转变上来。校园文化不是游离在教育教学之外的一块招牌,必须要在实际教育中产生效果。 中小学不管宣传什么样的特色招牌,其终极目的总是一致的,那就是培养健全、健康与完美人格的人,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因此,特色学校建设也不能偏离这一终极目标。 (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单位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