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成为教师的一种全新生活
□ 段李擘
教育是人类最富有创造力的活动,而教师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思考、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改造,是最富有推动力的。这种推动力源于教师对教育的创新思维和对教育规律的不懈探索。“为了成功地教授和理解一个教育概念,我们必须从根本上了解它,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就是感动人心的研究。”这是一位教师发自内心的慨叹。的确,教育是一项常干常新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这种研究理念也已经慢慢融入到教师的生命成长历程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全新方式,引领中小学的系统变革和创新。
舒尔曼曾说,教学本身是学术成就的最高形式。因为它要求教师将其他所有不同学者的思想、成就融合到一起,对学生做解说,进而学习、消化和吸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论及传授的根本,关键在于研究学生的“学”。教师从事的研究应立足于课堂和学生,重在通过自身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境,促进学生心灵的转化。我们需要借助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出促进学生心灵转化的最佳方案,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
中小学教师应该做什么样的研究呢?
首先,问题取向的研究能赋予教师主体地位。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中,每个班级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节课都是唯一的。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学情境到教学程序,教师、学生都存在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加拿大学者迈克·富兰曾说:“问题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办法,问题是通向更加深入的变革和达到更为满意的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有发现研究问题的素养。
其次,教师选定问题后,必须对研究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设计,研究设计是确保研究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从自身出发,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不断观察,提出研究假设、对象,明确研究变量,设计研究方法,规划研究方案和预期成果。
再其次,教师需要有较强的实施和调节能力,并注意实施方法。如:北京教科院所倡导的“教师同伴研修”主张在研究中形成新的“资源观”,认为每个教师都具有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资源价值,以此可以形成相互平等、资源互补共享的团队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研究中,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实践中产生出更多的生命热度和温情,唤醒每个个体的教育潜在力量。
最后,让教育研究走向生活体验,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在课堂中,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分析,寻求解决方法。在生活中,教师有教育体悟时及时反思并撰写论文,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成果撰写能力和转化能力,把成果用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等形式展示。这是一个对研究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求精、去伪存真的分析过程,甚至包括成果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和书写规范等。研究成果表达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它所产生的社会作用的大小。
路在脚下,教师研究贵在坚持。我们在坚持中让研究成为一种自愿、一种自觉、一种习惯。华东师大教授郑金州说:做教育科研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地做教育科研,难的是让教育科研成为自身教育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带着对教育的热情和执着,做好教学研究,让教育充满温度。
(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单位系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